二月二的清晨,雷公山笼罩在薄雾中。龙安心站在鼓楼前,摸了摸胸前的银钥匙——今天就是"龙抬头",开启"地脉门"的日子。他口袋里装着三样必需品:吴晓梅给的铜镜、昨天从山上采来的磁石,以及那个金凤蝶茧。
身后传来银饰的轻响。吴晓梅穿着一身崭新的苗装走来,发髻上的银梳在晨光中闪闪发亮。她的脸色已经恢复红润,只是眼下还留着淡淡的青色,显示着连日操劳的痕迹。
"都准备好了?"她轻声问。
龙安心点点头,突然注意到吴晓梅胸前别着一枚陌生的银饰——一只展翅欲飞的蝴蝶,做工极为精细,每一道翅脉都清晰可见。
"这是..."
"阿公给的,"吴晓梅摸了摸银蝴蝶,"说是今天用得上。"
龙安心想起蒙阿公说过,开启"地脉门"需要"蝴蝶引路"。他刚想细问,合作社方向突然传来一阵骚动。阿朵气喘吁吁地跑来:
"安心哥!州里来人了!说要检查非遗商业化情况!"
龙安心和吴晓梅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忧虑。自从苗绣订单爆增,合作社的商业模式就引起了官方注意。虽然大部分反馈是正面的,但也有人担心过度商业化会损害文化本真。
"我去看看,"龙安心做出决定,"晓梅,你先去找蒙阿公,我随后就到。"
吴晓梅欲言又止,最终只是紧了紧胸前的银蝴蝶,转身离去。龙安心跟着阿朵向合作社走去,心中盘算着如何应对检查。转过一个屋角,他差点撞上一群人——几个穿制服的工作人员正围着绣房拍照,为首的是个四十多岁的男子,浓眉方脸,手里拿着记事本。
"龙安心同志?"男子伸出手,"我是州民宗局非遗处的张科长。"
握手时,龙安心注意到张科长的手指关节粗大,像是常年写字留下的茧子。他的眼神锐利但不失友善,打量着龙安心的目光让龙安心想起中学时那位最严格的数学老师。
"听说你们把苗绣卖到了国外?"张科长开门见山,"还搞了什么...NFT?"
龙安心心里"咯噔"一下。NFT(非同质化代币)是大学生志愿者提议的数字资产项目,将苗绣创作过程制成加密数字藏品在网上拍卖,收益用于老艺人的生活保障。这在传统文化保护领域相当前沿,但也容易引发争议。
"是的,"他谨慎地回答,"我们尝试用区块链技术为非遗传承人创造可持续收入。"
张科长皱起眉头:"有备案吗?根据《非遗法》第二十七条,非遗项目的商业化利用需要事先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