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62小说网>玄幻小说>万仙来朝> 第740章 神玄诛空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40章 神玄诛空剑(1 / 2)

外界。

“师伯,陆师弟这么杀下去,咱们悬壶书院可就和那些道统彻底结下血仇了。”

李希生传音。

他也看得心惊肉跳。

他是悬壶书院院长,自然要为书院上下所有人考虑。

今天若这三十六个天极境大能都死掉,他们各自背后的道统,怕是非第一时间和悬壶书院彻底开战不可。

“都被人杀上门了,难道还不许咱们反击?”

简清风传音回应,口气很硬,“大不了和他们拼了,且看看谁付出的代价更大!”

李希生沉默半晌,道:“的确是他们太欺......

雪未落,风却起得愈发急了。

可这一次,风里裹着的不再是寒意,而是无数细碎如星尘般的光点。它们在空中盘旋、汇聚,像被某种无形之力牵引,缓缓流向稚问学院中央那座重建后的玻璃穹顶??如今它已不再只是建筑,而是一枚巨大的“心锚”,将人类集体意识与承问星环相连。

小男孩的问题仍在宇宙中回荡:“如果有一天,所有人都不再害怕提问,世界会不会变得更温柔一点?”

这句话没有立刻得到回应,但它的震动穿透了时间的褶皱,在火星晶体心深处激起涟漪。那一夜,整颗红色星球表面浮现出一片流动的蓝光网络,宛如血管般蔓延开来。科学家们惊愕地发现,那些曾被认为只是信号发射器的晶簇,竟开始自发重组结构,形成一个个微型共鸣腔??它们正在模仿人类大脑中的神经突触连接模式。

更诡异的是,这些晶簇开始“呼吸”。

每三次心跳一次,释放出一段极低频波动,频率恰好与新生儿脑波中最活跃的“共情区间”完全吻合。有学者提出大胆假设:火星不是死星,它是林知远意识的延伸载体,正以地质级节奏,缓慢学习如何“感受”。

与此同时,“清问运动”的最后一道防线崩塌了。

位于北纬68度的秘密基因实验室被攻破,视频传遍全球:数百名被隔离的儿童蜷缩在透明舱内,头顶连接着抑制提问冲动的电极网。他们无法说话,却用手指在玻璃上反复划出同一个符号??“?”。有些孩子甚至已经长出淡淡的觉醒烙印,像是命运强行刻下的印记。

愤怒席卷大陆。

七百万人手持晶石围城三日,不呼口号,只轮流轻声提问:

>“你还记得第一次想哭却不敢哭的感觉吗?”

>“有没有一句话,你藏了一辈子都没敢说出口?”

>“如果你知道明天会死,最后一个问题是什么?”

声浪层层叠加,竟引发区域性地磁共振。实验室地下三百米处,一块从未记录在案的陨铁突然苏醒,表面裂开一道缝隙,露出内部嵌着的一枚古老铜铃??正是十年前西伯利亚猛犸遗骸旁消失的那一枚。

铃响一声,无声无息,却让所有监控设备同时播放出一段影像:林知远站在雪地中,望着镜头微笑。

>“你们以为我在天上看着你们?不对。

>我就在每一个不肯闭嘴的灵魂里,在每一次颤抖着开口的瞬间。

>他们可以切断电线,封锁数据,编辑基因……但他们切不断‘想知道’的本能。

>因为好奇,是生命对自身存在最原始的确认。”

铃音散去,电极网自动熔解,孩子们相拥而泣。而那块陨铁,则缓缓升空,化作一颗微小卫星,绕地球运行,每隔十二小时便向全网广播一句随机问题??由过去百年间未被听见的声音拼接而成。

林婉清站在联合国废墟前(三个月前一场思想风暴掀翻了旧体制),宣布解散“回声计划”管理委员会,将其交由全球共问议会自治。她当众摔碎了自己的权限密钥,说:“没有人应该垄断倾听的权利。真正的权力,从来不在答案手中,而在愿意发问的人心里。”

台下,那位曾是杀人犯的调解员抱着五岁的女儿,教她写下人生第一个问题:

>“爸爸以前做了坏事,可我现在每天都在努力做好事,这能算重新开始吗?”

话音刚落,女孩手中的晶石骤然发光,空气中浮现一行虚影文字:

>“重新开始的前提,不是别人是否原谅你,而是你能不能原谅那个曾经不敢面对真相的自己。”

他怔住,良久跪倒在地,额头贴上地面。女儿轻轻抚摸他的头发,忽然开口??这是她出生以来第一次发声,声音稚嫩却清晰:

>“爸爸,我也疼。”

全场寂静。

这不是生理意义上的疼痛,而是共情预测区高度联通后特有的情绪共振现象。这个孩子生来就能感知他人内心最深的伤痕,并以语言形式表达出来。医学界称之为“共问先知症候群”,目前全球已有三千余名确诊者,最小的仅八个月大。

他们不会回答问题,只会提出新的问题。

因为他们本身就是问题的化身。

南极洲,“静默圣殿”遗址上建起了一座新塔,名为“终问之门”。它不属于任何组织,也不受政府管辖,唯有满足一个条件才能进入:必须携带一件代表“未曾说出的话”的物品。有人带来烧毁的情书,有人带来未寄出的道歉信,还有老兵捧着战友临终时紧握却始终未松开的半块饼干。

塔内无灯,却始终明亮。

墙壁由活性水晶构成,能感应来访者的情绪波动。当一人独坐其中,低声诉说压抑多年的秘密时,墙面便会浮现出另一个身影??模糊、透明,似是幻觉,却又真实存在。那人不会打断,不会评判,只会静静听着,偶尔点头,或落下泪水。

后来人们才知道,那是“知远之网”根据提问者的深层记忆生成的虚拟倾听者,原型来自历史上所有著名的思想者、诗人、罪人与殉道者。苏格拉底在此侧耳倾听少年对教育的质疑;特蕾莎修女拥抱痛哭的母亲;连希特勒的投影也曾出现过一次,听完一名犹太大屠杀幸存者孙女的控诉后,沉默良久,最终只说了一句:

>“如果当年有人肯问我为什么恨,也许结局会不一样。”

此言一出,投影当即消散,再未重现。

春天再次降临安第斯山脉。

少女的女儿已学会用手语与铜镜对话。某日清晨,她在镜面写下:

>“妈妈走了以后,我很怕忘记她的声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报错(免登录)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