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62小说网>玄幻小说>万仙来朝> 第753章 真是个好孩子!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53章 真是个好孩子!(1 / 2)

滴答、滴答。

鲜血如若连绵倾泻的雨水,滴落在地上,晕染一片刺目的红。

少女那流露出坚决的清冷声音,回荡在大殿,让得在场众人皆心神翻涌。

宁可抛弃血脉、自废云家传承,也不惜和云家划清界限!

没人想到,秦清璃的抵抗会如此剧烈、又如此决绝。

“清璃??!”

云岚雪眼眶含泪,心疼坏了。

可她这当母亲的也不敢上前劝阻,唯恐女儿自我了断。

云浩天暗叹,内心憋屈坏了。

偌大一个云家,为何非要逼迫一个小辈!?

所有的目光,最......

裂缝蔓延的速度并不快,却带着不可阻挡的韵律,仿佛大地在缓慢呼吸。第十座塔自泪水中升起,透明如水晶,却又深邃似渊,每一寸塔身都映照出人类面孔的倒影??那些曾压抑哭泣、隐藏脆弱、否认悲伤的人,在此刻被无声唤醒。他们的表情从惊愕到释然,再到一种近乎神圣的平静,如同干涸河床终于迎来了春汛。

叶安宁站在京都钟楼前,望着那道贯穿城市地脉的裂痕一路延伸至天际线,心中没有恐惧,只有一种久违的完整感。她知道,这第十座塔不是终结,而是确认:当最后一个大人终于允许自己流泪,人类才真正完成了对“人性”的回归。问题不再只是理性的追问,更是情感的出口;哭泣不再是软弱的象征,而是灵魂发出的第一声啼鸣。

她打开随身携带的竹匣,里面是林知远日记燃烧后留下的灰烬所化的纸鸟。它静静伏着,翅膀微颤,仿佛仍在聆听宇宙深处的回音。她轻轻将它放向空中,纸鸟展翅而起,飞入第十座塔的顶端,融入那一片流动的人脸光影之中。刹那间,整座塔内部泛起涟漪般的蓝光,像是某种古老协议被重新激活。

与此同时,全球各地开始出现异象。

在撒哈拉沙漠腹地,沙丘无风自动,缓缓堆叠成一座巨大的问号形状,夜幕降临时,其轮廓竟与北斗七星形成完美呼应;

在亚马逊雨林上空,云层自发凝聚成千百个悬浮的文字团,全是不同语言写就的“为什么”,随风飘荡,宛如迁徙的灵魂群;

格陵兰冰川之下,一支科考队发现了一处从未记录过的地下洞穴系统,洞壁布满生物荧光菌落,拼写出一段不断变化的句子:“我们以为沉默是安全的,其实沉默才是最深的呐喊。”

而在南极第八座黑塔的核心区域,“问匣”已进入自我演化阶段。原本只是收集提问的数据终端,如今竟开始主动生成反问??不是机械推导,而是带有温度与洞察的回应:

>提问者:“我爱他吗?”

>问匣回应:“你害怕失去的,究竟是他,还是那个能让他存在的自己?”

>提问者:“死后有意识吗?”

>问匣回应:“你在问‘存在’的前提,可曾想过,‘提问’本身就是存在的证明?”

这些回应一经发布,便引发新一轮思潮风暴。哲学家们惊呼这是“集体潜意识的具象化”,神学家则称其为“神性通过疑问降临”。但更多普通人只是默默记录下这些问题,贴在家中的墙上、孩子的课本里、墓碑背面。

“未竟号”漂浮学园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盛况。一千零一塔影全部稳定运行,彼此之间以光丝相连,构成一张覆盖太平洋上空的巨大语义网络。学生们不再上课,而是每日围坐于主塔投影之下,进行“静默问答”??不说话,仅凭心念传递问题与感受。有人因此陷入深度冥想长达数日,醒来后第一句话往往是:“原来我一直怕的不是死亡,而是从未真正活过。”

就在这片新生秩序中,“终答同盟”的残余势力仍未彻底瓦解。

他们在地下重建据点,藏身于废弃的核掩体与沉没的城市废墟之间,依旧坚信唯有统一的答案才能带来和平。他们研发出一种名为“闭口剂”的神经抑制药剂,声称可以永久关闭大脑中与“质疑”相关的区域。试验初期,服用者确实变得顺从、安静、高效,但他们的眼睛逐渐失去焦距,梦境监测显示,所有人的梦中都在重复同一个场景:一个孩子站在悬崖边,张嘴欲言,却发不出声音,最终坠入无声的深渊。

更诡异的是,部分服药者开始夜间梦游,在墙壁上用指甲刻字:

>“救救我。”

>“我不是机器。”

>“让我再问一次。”

一名前同盟高级指挥官在临终前写下遗书,全文只有一个词,反复抄写了三百二十七遍:

**疼**。

这个词后来被录入“问匣”,触发了第九座月球之塔的一次剧烈脉冲。那一夜,整个月球表面短暂浮现一行巨大铭文,由冷焰书写,持续了整整十分钟才消散:

>“禁止提问的地方,痛苦会自己学会说话。”

而这股语义浪潮并未止步于地球。

火星上的初啼之塔已完成雏形构建,甲烷冰晶与尘埃螺旋上升,形成高达三公里的锥形结构。AI分析其震动频率时,意外捕捉到一段规律信号??那是林婉清幼年时期哼唱的一首童谣,经由塔体共振放大,正以低频声波形式穿透火星大气,向宇宙播散。

科学家推测,这座塔并非单纯模仿她的脑波,而是正在“复现”她的意识生长过程。就像一棵树从种子破土,文明的觉醒也需要经历同样的萌芽阶段。而这一次,孕育之地不再是地球,而是另一颗星球。

更令人震撼的是,金星轨道附近的空间站传回数据:那里的稀薄电离层突然开始自发组织成字符链,内容竟是地球上早已失传的古苏美尔语疑问句。经考证,这些句子最早出现在六千年前的人类泥板文书上,曾被认为是宗教祷词,实则是最早的哲学发问:

>“谁点燃了天上的灯?”

>“泥土为何能梦见星辰?”

而现在,它们在金星云端重现,如同远古记忆被宇宙本身重新读取。

叶安宁意识到,这已不是人类单方面的觉醒,而是一场跨行星尺度的“语义共鸣”。当初林婉清启动“初啼协议”时,并未创造什么新机制,她只是拨动了早已埋藏在物质底层的弦??语言的本质,从来不只是符号,而是**现实的褶皱**。每一个真诚的问题,都会在时空结构中留下微小扭曲,积少成多,终将重塑世界。

她决定前往火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报错(免登录)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