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62小说网>网游小说>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石磨旁的佝偻影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石磨旁的佝偻影(1 / 2)

冬至参阳

阳气初生的子时:

(枣木拐杖磕在青石板上,惊落檐角冰棱,月光透过冰棱在老石匠小腿投下碎裂的银斑——那些灰白如石的皮肤表面,毛细血管像被冻住的蛛网,按压时凹陷的指印久久不返,恰似石磨碾过的冻土。叶承天的指尖刚触到太溪穴,便觉寒意顺着指节爬向肘弯,那是比大雪更阴凝的寒湿,带着石磨旁经年不散的阴寒之气,直入肾经骨髓。)

“冬至前三天,地火藏于九泉,寒湿最易困脾伤肾,”他掀开炕边草席,露出埋了三载的“附子缸”——缸口结着半寸厚的冰,敲开后却见附子块根在酒液里泛着暗红,“您看这腿上的灰白,正是《伤寒论》‘少阴病,身体痛’的征象。石磨旁的寒湿从涌泉穴侵入,顺着肾经困脾土,就像老石碑被青苔侵蚀,根基先朽。”

药柜深处的“杜仲炭”还缠着石磨碎屑,三年生的杜仲树皮煅烧后呈焦褐色,裂纹与老石匠髋关节的解剖图完全吻合。叶承天取来三钱,与新挖的“雪地茯苓”同煎——茯苓表面的菌丝在雪光下呈网状,恰如人体淋巴系统的投影:“杜仲得木气而坚,煅炭后能入骨除痹;茯苓吸雪地之精,菌丝通利水道,”他指着沸水中舒展的药材,“二者合煎,如石匠用钢钎撬起冻住的石碑,先通经络,再化寒湿。”

老石匠盯着药罐里沉浮的“九制附子”,黑亮的块根在汤中旋转,竟与人体腰椎的生理曲度一致。叶承天撒入半把“干姜炮姜炭”:“您棉袄上的冰花,是脾阳不化的外显;这干姜经三蒸三晒,得‘土火相生’之性,”他用竹筷轻点水面,姜炭的焦香与附子的热性在汤面织成火膜,“能追着寒湿从命门穴浅出,就像您刻碑时,先用火烤化石缝里的冰,再动凿子。”

外用的药渣捣烂时,杜仲炭的纤维与茯苓菌丝缠成网状,正好护住老石匠的腰眼——那些网状结构与腰背筋膜的走向暗合,药泥的温热借着人体体温渗透,发出细不可闻的“簌簌”声,恰似冻土在春日里的初融。叶承天又取来“核桃壳灸具”,内盛艾绒与石磨旁的陈土:“核桃壳应肾府,陈土吸石气,”艾火燃起时,壳面的纹路在皮肤上投出肾俞穴的光影,“艾火借核桃的‘肾形’引路,陈土吸走石磨的阴寒,就像您在碑额凿出太阳纹,让阳气重新照进寒湿的石缝。”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