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62小说网>网游小说>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菊花之多元应用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菊花之多元应用(2 / 2)

3. 菊根

- 喉痹肿痛:菊根15g,捣烂取汁,加醋少许含漱,或煎水服(《圣济总录》引民间方)。

- 崩漏下血:菊根30g、红糖适量,水煎服,治血热型崩漏(《福建民间草药》)。

三、单验方剂汇编(含民间与历代医家方)

病症 方剂组成 用法与来源

风热头痛 菊花12g,薄荷6g,甘草3g 水煎服,日2次(《简易方》)

肝热目翳 菊花、蝉蜕各9g 研末,每服6g,茶调下(《世医得效方》)

高血压眩晕 菊花、钩藤各15g,石决明30g(先煎) 水煎服(现代民间验方)

小儿惊风 菊花、防风各6g,朱砂1g(冲服) 水煎服(《幼科发挥》引民间方)

疮疡肿痛 野菊花30g,蒲公英20g 水煎内服并外洗(《疡医大全》)

牙龈肿痛 菊花、石膏各15g,细辛3g 水煎含漱(《口齿类要》民间改良方)

暑热烦渴 菊花、金银花各10g,滑石12g 水煎代茶(《温病条辨》附方)

四、历代名医方剂中菊花的应用频率与配伍规律

菊花在历代经典方剂中出现频率较高,尤其在解表、清热、平肝熄风类方剂中常见。以下从不同功效分类解析其应用:

(一)疏散风热:在解表剂中的应用

1. 桑菊饮(《温病条辨》吴鞠通)

- 组成:桑叶7.5g、菊花3g、杏仁6g、连翘5g、薄荷2.5g、桔梗6g、甘草2.5g、芦根6g

- 功效: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 配伍意义:菊花轻清疏散,与桑叶相须为用,善治风温初起之咳嗽、咽痒、头痛,为“辛凉轻剂”代表。此方中菊花用量虽小(3g),但为君药之一,体现“轻可去实”之法。

2. 银翘散(《温病条辨》吴鞠通)

- 组成:金银花、连翘各30g,薄荷、牛蒡子、淡豆豉、荆芥穗、桔梗、竹叶、芦根各18g,甘草15g

- 功效: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 配伍意义:原方虽未直接用菊花,但后世医家常加菊花10g增强疏散风热之力,尤其适用于风热感冒伴目赤者,体现“随证加减”的灵活性。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