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赖汉英和曾水源也回来了,众人重新见礼。问及幼天王如何来到大宝塔山,才知洪天娇和傅善祥护着幼天王逃离破庙后,遇上了贺静安,几人顺着句容河向西南逃亡,在大宝塔山下遇到了前去湖熟桥镇寻找渡河地点的汪白仁。随后在汪白仁的引领下,来到方山,见到了箫有和。
幼天王的安全抵达,无疑给箫有和部太平军注入了一剂强心针,极大地鼓舞了士气。
但幼天王的到来,也给箫有和带来了困扰。历史上李世贤因陈炳文叛变兵败身死,未能完成接应幼天王的任务,导致幼天王被俘。如今幼天王在自己这里,还有必要去江西与李世贤会合吗?还是按原计划去湖州与堵王黄文金会合呢?
箫有和明白,有了幼天王这面旗帜,说服李世贤、联合黄文金,整合太平军的残余势力会相对容易。于是,他召来亲兵,让其通知众人一同商议后续出路。
小兵领命匆匆离去,箫有和在庵前踱步沉思。他想到李世贤那边局势尚不明朗,此刻贸然前往,可能会陷入清军的包围圈;可若不去,又担心李世贤那边局势恶化,太平天国最后的希望也将彻底破灭。
就在他犹豫不决之时,赖汉英与曾水源走进庵堂,见箫有和一脸愁容,赶忙上前询问。赖汉英望着箫有和,脑海中不禁浮现出忠王李秀成安排侍王经略江西、广西以为天京分忧的谋略,那时李世贤离开天京,太平军势如破竹,一路高歌猛进。他心想,如今局势虽艰,但李世贤麾下兵力仍不容小觑,若能会合,说不定能重现往日辉煌,再度与清军一较高下。于是开口道:“小王爷,可是为前路之事发愁?依我看,李世贤虽局势不明,但他麾下兵力仍不可小视,若能与之会合,整合力量,或可与清军再作周旋。”
曾水源听到赖汉英的话,眉头紧皱,回想起之前听闻的关于李世贤部队的种种消息,在心中暗自叹息,觉得此时去投奔李世贤实在太过冒险。“李将军那边人心不稳,几处要地不战而失便是隐患。” 曾水源语气坚定地反驳道,“湖州黄文金处,地势险要,粮草充足,先去湖州,稳固根基,再图他策更为妥当。” 两人各执一词,争论不休。
就在这时,宝集庵的住持静一法师缓缓走了出来。法师身着灰色僧袍,手持拂尘,面容平静却透着几分睿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