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左宗棠在一些事情上和李鸿章的政见不同,但李鸿章不赞成一味诉诸武力他也是赞成的。
他觉得《与郭筠仙论屯田》中的"以农为本,以兵为辅"治理理念,在池州是行得通的,他需要的是朝廷的支持。
曾国藩坐在主位上,眉头紧锁,听完几人的话,沉吟片刻后缓缓说道:“季高说得有理。池州之事,确实棘手。既要安抚百姓,又要稳住返乡地主。不然,地方秩序难以为继,剿灭太平军余部的大局也会受影响。” 他的声音沉稳,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
增格林沁听了,满脸的不以为然,不屑地哼了一声:“安抚?哼,这些刁民,安抚有用还用得着闹到这地步?依我看,安抚就是纵容!” 他双手抱在胸前,脸上的神情颇为傲慢。在这个科尔沁亲王的心里,汉人的穷鬼连当奴才都配不上,如同猪狗一般的存在就该用弯刀和他们说话。
李鸿章微微摇了摇头,这个僧王的杀心太重。继续说道:“王爷说得轻巧,可这池州的地主们,个个都跟钉子似的,死死攥着土地不放。王爷若不给他们点甜头,他们能配合剿匪?依我看,不如先让地主们退一步,给农民些活路。等局势稳了,再慢慢收拢土地,岂不更好?” 他一边说着,一边用手指轻轻敲打着桌面。
曾国藩微微点头,目光中透露出思索:“少荃说得在理。但安抚地主也不能一味让步,不然朝廷的脸面何在?依我看,可以先让地主们适当减免租税,安抚农民。同时,对带头闹事的农会骨干,必须严惩,以儆效尤。” 他深知此事的复杂性,每一个决策都牵一发动全身,池州的局势走向还会影响得来不易的剿匪局面,他可不想因小失大。
增格林沁听了,眼中闪过一丝寒光,恶狠狠地说道:“哼,曾中堂这法子倒还说得过去。不过,那些带头闹事的,一个都不能留!否则,池州的刁民只会越来越嚣张!” 他的语气中充满了杀伐之意。
李鸿章瞥了增格林沁一眼,不慌不忙地回应:“王爷放心,咱们先奏请朝廷同意,该杀的自然一个不留。但杀之前,得先把事情理顺。不然,杀了人,池州的局势还是乱,只怕到时候王爷这铁骑也镇不住。” 他心里清楚,简单粗暴的镇压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曾国藩深吸一口气,站起身来,目光依次扫过众人:“诸位,池州之事,关乎剿匪大局,容不得半点闪失。如此本督就禀明朝廷,就请增王负责弹压,少荃负责安抚返乡地主,我来协调各方。大家各司其职,务必尽快平息此事。” 他的话语如同定海神针,为这场混乱的商议定下了基调,众人纷纷点头,各自领命,准备为解决池州的棘手难题而行动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