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08章 拿命来换(1 / 2)

宁烈看着火盆里那块未烧尽的舱盖:

“他们不是来走线的。”

“他们是来走人心的。”

“他们要看你敢不敢不问朝廷就下令封人。”

“他们要看你写线写得快不快得过他们翻图。”

“他们来一次,我砸一次。”

“他们下次真敢再来,那他们就得赌——”

“我宁烈这一生,是不是还能再封一港。”

“只要我刀还在墙里——这线,就不是说开就开的。”

“不是谁说走就走。”

“这线是血写的。”

“谁敢拿‘和’来偷‘开’——我就拿火,把他烧进图底。”

……

那夜之后,东协三日无船靠岸。

北线第三段草图,完成七成。

青年写下批注一行:

线不是怕试。

线怕的是没人守着试。

而今这线,有人守。

写着。站着。活着。

第十七天,天未亮,北海东哨传锣。

不是封线号,是兵步响。

老赵第一个翻身起,听完暗号回报,转身叫了宁烈。

“兵部调令下了。”

“真派人来了。”

宁烈坐在桌边抄写简式,没抬头:“什么人?”

“东镇三营,新调的‘清哨备队’。”

“说是上头派来‘例巡海防’。”

“但没提前挂文,也没通过你设的‘哨图备册’。”

“人一到港,就说要进线。”

“连‘封线人是否在’都不问一句。”

宁烈合上书页,放下笔。

“他们不是来巡的。”

“是来立脚的。”

老赵低声:“你打算拦?”

宁烈点头:

“不是打算,是本职。”

……

一个时辰后,港线入口,队伍到了。

三十六人,穿制式军袍,后随三车器械,一纸调文钉在旗杆上。

前头带队的是个年轻副将,三十出头,一下马就走到哨所外。

“下令者为兵部三司,调我东镇三营协防北线。”

“今日起,按例三段巡视,接线。”

宁烈站在榆树旁,没穿甲,只有一身灰布旧衣,淡声问:

“你接谁的线?”

副将一怔。

“线是北海防线,自然归兵部。”

“我等乃正调,自然接公线。”

“你这‘封私线’一说,于理不合。”

宁烈点点头:

“你说得也对。”

“北线确实本该归兵部。”

“但你得先问清楚——”

“这线,是不是你们来得及接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