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审持续了一整天。当夕阳的余晖透过法庭的玻璃窗时,法官终于敲响了法槌:"本案合议庭认为,被告人张某、付某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其行为已构成故意杀人罪。被告人王某帮助毁灭证据,构成帮助毁灭证据罪。其中,张某、付某在共同犯罪中均起主要作用,系主犯......"
王某突然捂住耳朵,孩子在她怀里动了动,奶声奶气地叫着"妈妈"。张某闭上眼,仿佛又回到了那个中秋夜,月光下付某举起锤子的画面在脑海中挥之不去。
三、法官的警示:情绪的代价
"......判处被告人张某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判处被告人付某有期徒刑十五年;判处被告人王某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三年。"
法庭里响起此起彼伏的叹息声。王某瘫坐在椅子上,泪水夺眶而出,孩子被吓得大哭起来。付某则像被抽走了力气,瘫在被告席上,目光呆滞。
"现在,由法官发表法庭教育。"
法官摘下眼镜,目光扫过三名被告人:"本案因日常琐事引发,从口角之争到暴力升级,最终酿成命案。被告人付某因被害人'打小报告'而怀恨,被告人张某因误解被害人'撂挑子'而失控,两人酒后冲动,亲手制造了悲剧。而被告人王某,因所谓'家庭观念'隐瞒罪行,不仅未能挽救家人,反而让自己深陷囹圄。"
他顿了顿,转向旁听席:"情绪是本能,管理情绪是本事。本案警示我们,任何理由都不能成为犯罪的借口,法律的红线不容触碰。希望在场各位,能从本案中汲取教训,以理性克制冲动,以法治守护和谐。"
张建国望着被告席上的三人,想起勘查现场时那撮关键的锯末——谁能想到,如此微小的物证,竟能揭开整个案件的真相。他突然明白,法律的公正,往往就藏在这些被凶手忽视的细节里。
四、庭外的余波
庭审结束后,张建国在法院门口遇到了养鹿场老板李某。后者手里拿着一份整改通知书,脸色沉重。
"张队,"李某说,"我打算把鹿场改成生态农场,不再搞那些歪门邪道。白云飞的事,让我想通了,人活着得干干净净。"
张建国点点头,目光落在李某身后的劳务市场。几个打工者蹲在路边,其中一人穿着与白云飞相似的夹克,正啃着馒头。他突然想起白云飞档案里的那句话:"干一天歇三天,东边晃荡西边晃荡。"
"李某,"他说,"整改后要是缺工人,优先考虑那些踏实肯干的,别再用临时工了。"
李某愣了愣,随即明白过来,用力点头:"您放心,我记住了。"
秋风掠过法院的台阶,张建国掏出手机,给王磊发了条消息:"建议联合劳动部门,加强对劳务市场的监管。"点击发送后,他望着天空中南飞的雁群,想起法官庭上的话——希望这个悲剧,能让更多人学会管理情绪,敬畏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