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公公对自己的处境自然是清楚的。南边的乱子什么时候停了,便是再次清算严嵩及其党羽的时候。而严嵩的问题彻底解决后,便是轮到他了。
1564年,沿海的“倭寇”忽然间便销声匿迹了。朝廷上下都摸不着头脑。便是前线的俞戚两位将军,也是莫名其妙。其实原因很简单,高山岛的赵安淳,当初决定攻打大明时,便设了三年的期限。
首领王直对他恩同再造,犹如父母。若没有王直,他早死在了宁波的北仑港。按照民间习俗,父母死了,得守孝三年。于是赵安淳便取了这个数。
三年期间,与俞大猷和戚继光所领的大明官军交战无数,胜败难定。官军的短板在于没有海军。所以根本无法攻打高山岛的解放军大本营。因此,只要赵安淳愿意,便可以长期与朝廷周旋下去。从海上攻,从海上退,完全应了兵法中的“进可攻,退可守”。
但解放军战士们多起了休战养息之心。这些年,四处辗转奔波,好不容易在高山岛安定下来。谁会愿意无休无止地以命相搏,更何况首领王直都已经死了。赵安淳也是知道这点的,于是就限定了三年。
而三年来,所抢的财物,已经足够所有战士富有地过完余生。甚至有不少葡萄牙商人都闻讯赶来,交易商品。高山岛上的解放军在雄厚财力的支持下,已经控制了全岛。
连葡萄牙国王,都特意对赵安淳进行封爵。但赵安淳本身是很不稀罕这个爵位的。不过由于解放军一贯以来的传统,便对葡萄牙人非常友善。就算不做买卖了,也允许他们在岛上设点定居。彼此约定井水不犯河水,倒还融洽。
由于“倭寇”绝迹,本着“攘外必先安内”的道理,暂且宽恕严嵩及其党羽的嘉靖,又动起了手。就算其他人可以不追究,严嵩和胡宗宪却是免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