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隆三楼办公室的檀木门刚推开,一股子陈皮老茶的香气便裹着暖意涌出来。
万博轩正弯腰拨弄茶海,藏青色唐装下摆沾着点茶叶末子,听见动静直起腰时,圆脸上堆着笑:“小沈来了?陶雅桃说你要赶早,我让厨房把大闸蟹换成了文火煨的佛跳墙——”他视线扫过跟在沈杰身后的陈景明,眼睛一亮,“这位是?”
“我发小陈景明。”沈杰脱了羽绒服搭在椅背上,余光瞥见茶几上那盅还在冒热气的瓷罐,喉结动了动又压下,“万总,实在对不住,雅琴明天要回姜家老宅,我得去买箱车厘子带着。她奶奶上回说嘴馋,念叨好几回了。”
万博轩手在茶海上顿了顿,随即哈哈笑起来:“该的该的!小年轻就得把心上人哄好了。”他重新坐回主位,紫砂壶在手中转了两圈,笑意却淡了些,“不过正好,等你喝完这盏茶,有些事想和你商量。”
陈景明缩在沙发角剥糖纸,糖纸窸窣声在安静的办公室里格外清晰。
沈杰接过茶盏抿了口,舌尖漫开的甘醇被心底的警觉压下去——万博轩这声“商量”,怕是和上回仓储改造时说的“探讨”不一样。
果然,万博轩从抽屉里抽出份泛黄的报纸,摊开在两人中间。
头版标题被红笔圈着:《连锁商超北进潮:沪上“家得利”年内开五店》。
“我打算往燕京、魔都开分店。”他指节敲了敲报纸,“南边市场快饱和了,再不动,要被人抢了先手。”
沈杰放下茶盏,杯底与檀木相撞发出轻响。
他盯着报纸上“家得利”的扩张计划,喉结滚动两下:“万总,去年仓储改造时您说过,万隆的优势在‘区域精耕’。从物流到供货,咱们和本地农户、厂商磨合了十年——”
“我知道风险。”万博轩打断他,手指无意识摩挲着唐装盘扣,“可你看看现在的年轻人,哪个不往大城市跑?咱们守着这三县两市,能捞着几个新客?”他突然往前倾身,眼睛亮得像淬了火,“上回你说要做‘社区生鲜+便民服务’的模式,我让人去燕京调研了。那边社区店租金虽高,但客单价能翻两番!”
陈景明的糖纸停在半空。
沈杰注意到万博轩后颈的汗湿了衣领——这是他前世谈并购案时才会有的紧张态。
他伸手按住报纸,指腹压过“家得利”三个字:“万总,您让人调研的是‘能不能’,可我得想‘该不该’。咱们现在供应链只铺到省城,往燕京送货,冷链成本要涨三成;本地供应商跟咱们签的排他协议,出了省就作不得数……”他顿了顿,从包里抽出份文件推过去,“这是我让陈景明做的周边五市消费数据,您看,咱们在宁州的渗透率才47%,隔壁青阳市还有六个社区没覆盖——”
万博轩的手指慢慢松开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