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枪喷射出炽烈的蓝白色火焰,精准地切割开集装箱厚重的侧壁钢板,暴露出的并非空腔,而是一个复杂的、布满蜂巢状结构的内胆。瘦猴儿利落地撬开一层特制的钛合金内衬板,航天级水处理模块的核心——无数紧密排列的蜂巢过滤滤芯显露出来,它们在昏暗的光线下闪烁着清冷的、近乎琉璃的幽光。
徐汉卿的手指拂过滤芯表面那层特殊的超导涂层薄膜,“十万分之九点九九九的弧菌瞬间灭杀率,”他低语着,声音在金属空间中回荡,“十秒之内,让死神变哑巴。”
另一侧,老吴正指挥着工人将另一种特殊的、呈暗灰色的合金框架焊进集装箱顶部预留的支架结构。这是用武钢高炉尾渣里提炼出的稀有元素合成的特殊合金,轻巧、坚韧,能抵御湿热环境的腐蚀。
“动!”
随着老吴一声指令,液压装置发出沉闷的推力声,固定在框架上的巨大折叠叶片如雄鹰展翅般缓缓升起、舒展开来——风力发电单元就位,为净水站提供不依赖电网的澎湃动力。
而在所有技术改造的核心位置,一个透明、厚实足以抵挡轻武器射击的防弹玻璃舱被封装进箱体龙骨之中。舱内,一块特制的电路板正发出微弱的蓝色光晕。这就是“漂流者计划”的大脑——由雷宜雨手中军用通讯模块核心改造而成的长江7号智控中枢。徐汉卿快速地将一枚小巧的存储卡插入插槽,屏幕上数据瀑布般奔涌——那是经过苏采薇紧急调取、整理的缅甸全境历史水文、地质构造与河流网络的数据库,“芯”与“水”的搏斗,被赋予了清晰的战场地图。
然而,真正的杀手锏并非肉眼可见的庞然大物。在集装箱外墙最新铺设的、泛着独特哑光色泽的纳米镀膜光伏板之下,无数微粒级别的特殊感光元件正悄然蛰伏,它们无声无息地吸吮着散射的光线。这层看似普通的发电涂层,将成为穿透重重迷雾、直视深渊的隐形瞳眸。
满载着拆解后精密零件的特制货柜在张铁柱冷峻的注视下,被巨大的龙门吊逐一安放上“长江号”货轮的甲板。巨大的船体劈开浑浊的江水,驶向命运未知的南洋。此刻的伊洛瓦底江源头勐古镇郊,却提前上演着人类生存意志的极限诠释。被战火驱离家园、被饥饿折磨得只剩骨架的难民并未坐以待毙。在一位背脊如老树般弯曲但眼神坚毅的老猎人的带领下,他们用芭蕉叶和竹子搭建起了粗陋却实用的“组装车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