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1章 地脉惊变(1 / 2)

3月的祁连山脉笼罩在浓重的夜色中,海拔4000米的观测站内,张建国的手指在泛着蓝光的操作台上轻轻一按,整个房间突然被立体投影照亮。青藏高原的地形在空气中缓缓浮现,仿佛一块巨大的翡翠,而在那翡翠深处,无数金色的光点正密集地闪烁——那是巨型铌钽矿脉的三维模型。

“储量超过全球已知总量的90%。”张建国身旁的技术员小周声音颤抖,镜片后的眼睛映着投影的光芒。张建国凝视着那些金色光点,突然注意到矿脉周围有几丝淡淡的灰色波纹在游走,像是大地在轻轻呼吸。

“系统警告:检测到地质异常波动。”机械音突然响起,观测站的灯光瞬间转为红色。张建国眉头一皱,伸手在操作台划出一道弧线,调出更详细的地质数据。那些灰色波纹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扩散,仿佛地下有什么庞然大物即将苏醒。

“启动矿脉稳定装置。”张建国沉声下令,“同时,试试物质重组技术。”他看着操作台一侧的矿石样本,指尖在空气中轻轻一点,一道淡蓝色的光笼罩住矿石,转眼间,原本暗灰色的矿石表面浮现出晶莹的光泽,纯度读数不断攀升,最终停在99.9999%。

小周惊叹一声,忽然指着投影:“张工,你看!”在矿脉的核心区域,晶体结构正在发生奇妙的变化,折射出一幅幅模糊的画面——林立的烟囱、高耸的厂房、繁忙的车间,仿佛是一个未来的工业城市在眼前浮现。张建国心中一动,正要仔细查看,观测站的电话突然响起,是总理办公室的专线。

军委地下指挥中心的灯光昏暗而庄重,钱学森手中的检测报告在台灯下泛着微光。“纯度超过苏联供应的30倍。”他的声音里带着难以掩饰的激动,目光扫过在场的各位领导,“这意味着我们的核武器和航天材料研究将迎来质的飞跃。”

会议室的门突然被推开,李四光匆匆走进来,额头上还带着汗水:“总理刚刚打电话给我,说祁连山的发现是‘上天赐给中国的礼物’。”他看向张建国,眼中带着赞许,“建国同志,你这次可是立了大功。”

张建国站起身,展开手中的图纸:“各位领导,结合三线建设的战略部署,我提议启动《三线建设2.0方案》。”他指着地图上的三个区域,“西北依托祁连山的稀有矿脉,重点发展核工业和航天材料;西南利用物质重组技术,建立精密仪器和电子工业基地;中南则作为战略储备和民生保障中心,构建空间仓储体系。”

会议室里响起一阵低声的讨论,一位老将军忽然开口:“苏联专家撤离后,我们的工业体系面临重重困难,这个方案能行吗?”张建国坚定地点头:“正是因为苏联的封锁,我们才更需要自主创新。空间科技已经证明了它的潜力,我们完全有能力打造属于自己的工业体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