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信亲自授课,并邀请讲武堂第一期优秀毕业生参与助教工作,形成“传帮带”的教学机制。“你们现在不是普通士兵了。”他在开班仪式上说道,“你们是未来的将军,是白马义从真正的脊梁。”
【选拔机制:精英化培养,淘汰率提高】
为确保教学质量,第二期学员的选拔标准更为严苛:
1.
推荐 + 实战考核
必须由营主将或上级军官推荐;
提交至少三次实战表现报告;
参加为期三日的“战场模拟测试”;
2.
淘汰机制
月度综合考评,不合格者退回原部队;
重大失误可直接除名;
结业前需完成一次“全真模拟战役”,失败不得晋升;
3.
奖励机制
结业成绩前十名可直接晋升为副将;
表现优异者将被派往讲武堂担任教习;
所有学员优先配发马匹与战术手册;
这种“高压训练+高回报激励”的方式,极大激发了学员的积极性。不少人在夜间仍自发研究地图与战例,甚至主动向赵信请教战术细节。
【教学成果:军官素质显着跃升】
短短两个月后,第二批学员已展现出惊人的成长速度。在一次联合演习中,学员们成功策划了一场“夜袭山谷、断敌粮道”的行动,几乎完美复刻了历史上经典的战术布局。赵信观战后,满意地点头:“这才是我要的军官。”更令人欣喜的是,部分学员开始尝试撰写《战术手札》,总结战场经验,并在讲武堂内部流传开来。李忠翻阅后感叹:“以前打仗全凭经验,如今却有了理论依据。”
【影响扩大:指挥体系日趋成熟】
随着二期学员陆续结业,白马义从的指挥体系开始发生结构性变化:
各营设立“参谋组”,协助主将决策;
战术指令传达更加清晰高效;
多兵种协同作战能力显着增强;
赵信本人得以进一步从日常调度中脱身,专注战略层面;
此外,他还下令推行“军官轮训制度”,即所有伍长以上军官每隔半年必须回讲武堂接受一次进阶培训,确保知识更新与战术适应性。
“这不是一次性的学习。”他对学员们强调,“而是一条终身修炼的道路。”
【尾声:强军之基,在于人才】
夜色渐深,讲武堂内依旧灯火通明。赵信站在窗前,看着屋内仍在讨论战术的学员们,心中充满希望。他知道,战争不会停止,敌人也不会坐视不理。但只要这支军官队伍不断壮大,他的白马义从就不会止步于一时的胜利。而是,成为真正能改变乱世格局的力量。
宣和三年三月初二,睦州讲武堂军械坊。春雨绵绵,山雾缭绕。赵信站在一座刚刚搭建完成的冲车模型前,仔细端详其结构,随后点了点头。“虽然简陋,但足以打开第一道城门。”这是他筹划已久的一步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