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历史长河之上的宏观视角下,
人联纪元第30年,是一个很特殊的年份。
人类文明的总人口在这一年突破了八十亿,分布在地面,月面,以及火星。
月面常驻人口和智能工业规模一同膨胀到了一个崭新阶段。
对于火星的开发建设在人联纪元第25年进入快车道,仅数年时间过后,
就在这一年,完成了关键的一步——火星表面智能工业规模的独立扩张。
由火星表面智能工业区独立支撑起了,火星智能工业规模再扩张的需要。
也就是说,到这一阶段,
即便是地面和月面智能工业集群不再参与,仅凭火星表面已经有的智能工业区,也已经能够自行完成对火星的进一步开发建设,以及火星智能工业规模的继续发展,顶多就是速度慢一点。
人们在这一年,进行了隆重的庆典活动,
人类文明,在这一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鼎盛与繁荣。
……
人联纪元第30年之后,
人类文明的发展倒是没有就此停滞了,依旧在继续发展。
火星常驻人口数量,工业规模,资源产出规模,依旧没有达到人联的期待,
在小行星带中设置的资源开发区域,也依旧需要继续增加。
对金星区域的开发建设,也依旧还没有完全达到原本地外行星开发建设的预期。
人联纪元第31年,
前一年那前所未有的庆典活动,给所有人们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但时间总是要继续往前,生活和社会的运转已经重新回到了正轨。
这一年,
加上来自于地面城市的移居人员,以及火星社养局通过人体繁育装置按计划的培育,
火星表面各城市的常驻人口总数,突破了四千万,以一种迅猛的速度,追赶着更早完成初步开发建设的月面。
这个时候,
新的火星表面城市的建造,以及已经建造完成的火星城市内,人类社会运转的各种需要,基本已经完全依赖于火星表面智能工业群的工业生产力,
顶多是来自于地球,月面,或者小行星带的资源,提供一些火星缺少资源的补充。
人联纪元第32年,
在环绕金星同步轨道的智能工业带,同样实现工业规模再扩张的工业生产能力之后,
原本的智能工业‘细丝带’,开始以一天一变的速度横向变宽了。
金星‘细丝带’智能工业带,不再只是向其他人类聚居行星提供加工后的资源和材料,
也直接提供用于人类社会运转基本需要,以及人类文明研究工作所需要的工业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