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扰人们的绝大多数问题,都处于技术层面,材料层面。
基础领域理论突破的影响,只是一定程度上加快了重核聚变研究的速度。
这些年,
在重核聚变技术的研究上,负熵研究院能动所和其他相关研究团队,
并没有出现过什么短时间内突飞猛进的时候。
只是在一步步,稳扎稳打的往前,不断解决一些过往的问题,新出现的问题,
推进着重核聚变研究往前。
从最开始核心温度主要维持在一亿度上下的氦3聚变装置,
到后来的五亿度,再到核心区域能够维持7亿度的聚变能源装置。
负熵研究院能动所和其他相关研究团队,一直在推动着聚变技术的发展,
朝着可控聚变技术的终点,重核聚变靠拢。
到现在,
重核聚变的研究,距离最终的终点,中间的过程已经是水到渠成。
……
人联纪元223年。
重核聚变技术实现了。
当年,九月,
由强人工智能遵循负熵研究院相关研究所相关研究团队提供的相应设计和技术,
于人类文明母星,实现了所座重核聚变示范堆的建造。
并进行了重核聚变示范堆的运行实验。
在由强人工智能负责具体的运行实验开始过后,
重核聚变示范堆核心区域内,温度冲破了临界值,超过了十亿度。
并且,基于人类文明目前对于引力等的认知,核心区域的压力环境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怖程度。
在这座重核聚变示范堆上,
人类文明已经放弃了使用当初和斯托文明交流中获取到的那种特殊材料,
而是使用了,遵照那种得天独厚特殊材料的一些特质,
负熵研究院材料所,开发合成出了另一种性能更加优异的材料。
该材料暂时被命名为T201材料。
这座重核聚变示范堆,可以说是凝聚着人类文明目前材料学,工程学,基础科学等的巅峰产物。
在负熵研究院能动所和其他研究团队相关研究员们紧张的注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