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搞笑的是遵化守军。听说主将阿敏都跑路了,他们连滚带爬地弃城而逃,明军几乎是"捡漏式"收复了永平四城。这场战役从头到尾,明军就像开了全图挂,后金那边却像在玩"单机版"——连对手位置都摸不清。
在崇祯三年(1630年)的五月中旬,除了兵部尚书梁廷栋因功绩显赫而升职连连,甚至到了令人眼花缭乱的地步,大明官员们对他的晋升速度感到难以置信之外,孙承宗也东山再起,赢得了崇祯皇帝的深厚信任,并掌握了蓟辽地区的军政大权。黄龙因功绩卓着,被提拔为东江副总兵,并因功晋升为都督佥事,世袭副千户。在兵部尚书梁廷栋的推荐下,孙元化因在皮岛镇压刘氏兄弟叛乱中立下首功,又在攻占滦州时提供登州火炮营,其才华和潜力也得到了认可,因此被破格提拔为登州和莱州的巡抚。沈世魁因平定叛乱有功,从参将升为副将。而在遥远的大员(台湾)岛上的李勇,尽管刚刚晋升为卫指挥使,这次也再次混了个都指挥佥事,并意外地“捡了个”副将的额外职务。朝廷之所以如此慷慨,是因为意识到,又多了一个支援东江战线的“炮灰”,当然,这也包含了“好大哥”孙元化的“私心”。
永平四城收复后,暂时解除了后金对明朝京畿地区的威胁,双方较量的主战场重回山海关和辽西地区、还有辽南地区。
孙元化被任命为登州和莱州的巡抚。这两座城市位于山东半岛的北部,地理位置至关重要。然而,由于先前的战乱和内部纷争,该地区的防御状况极为严峻。这一任命不仅象征着孙元化在明朝官场上的一个关键转折,也预示着李勇的军火生意开始拓展市场,有了“大哥”撑腰的金山,其商业影响力逐渐深入东江地区。能实现以战养战,让钱越多窟窿越大的李奷商大大松了一口气,扩军、开矿、移民和全国建一流的营销网点--金山商会,过于爱面子的李勇风光背后,全是“债务”,正应验了一句话,步子大了容易扯到蛋。当然,还有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任何胆敢冒犯“孙元化”的人,都等同于触碰了金山人的底线。李勇将与之斗争到底,不死不休。
或许有人会感到困惑,后金军队的战斗力通常强于明军,为何这次骁勇善战的八旗兵却显得如此脆弱?这背后主要有三个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