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耗费十年光阴,完成了李家旗和忧乐沟的基础设施改造工程,这项壮举宛如一幅气势恢宏的山水长卷,在岁月的长河中徐徐展开。
工程涵盖兴修水利、建校造庙、开路架桥、种树栽竹、凿洞防盗等诸多领域,每一处都彰显着爷爷非凡的智慧与深远的谋略。
兴修水利时,爷爷手持罗盘,踏遍方圆百里的山峦沟壑。
他依据《水龙经》所述的风水脉络,精心规划出蜿蜒如灵蛇的水渠网络。
在修建主水渠时,为确保水流平稳,他借鉴古代都江堰的治水智慧,采用“鱼嘴分水”的设计,将湍急的山溪一分为二。
又亲自设计石砌水闸,闸口雕刻着栩栩如生的蚣蝮神兽,相传此兽性喜水,能镇住水患。
巨大的木质水车在水力驱动下缓缓转动,吱呀声响彻山谷,不仅实现了农田的自动灌溉,更成为当地一道独特的风景,引得十里八乡的百姓纷纷前来观摩学习。
改田期间,爷爷依据五行相生相克之理,对不同土质的田地进行针对性改造。
在赤红如血的酸性土壤区域,他带领乡亲们垒筑梯田,每一级梯田边缘都用青石砌成,整齐如阶梯。
为防止水土流失,还在田埂上种植了根系发达的紫穗槐。
在低洼之处,他组织开挖池塘,形成“塘养鱼、埂种豆、坡栽果”的立体生态系统。
池塘中央修建了一座六角凉亭,亭中立柱刻有“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的易经卦象,寓意水与万物相生。
建校造庙时,爷爷更是倾注心血。
他广邀各地能工巧匠,从徽州请来擅长木雕的师傅,在学堂梁柱上精雕细琢“麒麟献书”“孔子讲学”等祥瑞图案,每一刀都蕴含着对知识的尊崇。
庙宇墙壁则由丹青妙手绘制《封神榜》《西游记》中的神话故事,色彩鲜艳,人物栩栩如生。
庙前还立有一块巨大的石碑,碑文由当地最有名的书法家撰写,记载着陈家先辈的功德与对后世的期许。
一系列举措落地完成,还没等享受成果,爷爷便仅留下陈家学堂,将其余私产毫无保留地分发给众人,且分文不取。
分发那日,陈家大院张灯结彩,人头攒动。
族人们望着堆积如山的田契、房契,脸上满是惊愕与感动。
爷爷站在高台上,身着一袭洗得发白的长衫,目光坚定而温和,语重心长地说:“钱财乃身外之物,唯有和睦团结、福泽百姓,家族才能长久兴旺。”
这番话如洪钟大吕,在山谷间久久回荡。
正是这番义举,为陈家在时代浪潮中争取到了珍贵的生存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