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四汪四豹年轻气盛,蹭地站起来,板凳腿在青石板上划出刺耳的声响,惊飞了梁上栖息的燕子。
“那咱炸鱼!“他从裤兜里掏出半块皱巴巴的雷管包装纸,上面印着“工业爆破专用“的字样,边缘被手指搓得发毛,“我在镇上铁匠铺见过,雷管配导火索,一炸一片——“
“住口!“老渔猫子猛地将烟杆砸在桌上,烟锅迸出几点火星,溅在汪四豹的布鞋上,烧出几个小洞。
“你想让咱爷儿四个蹲大牢?你爷爷当年炸鱼,崩断了三根肋骨,还赔了三担谷子,你娘抱着你姐在县衙门跪了三天,这伤疤你娘现在见了都掉泪,忘了?“
堂屋陷入死寂,只有梁上的燕子巢传来雏鸟的啾唧声,与屋外堰塘的水声交织成沉闷的回响。
窗外,豆腐堰的水面上倒映着残缺的月亮,像被谁咬去了一角,正如他们此刻悬在半空的心——那片养育了三代人的水域,如今成了横在眼前的天堑,祖辈的渔猎江湖,似乎在一纸合同前走到了尽头。
父亲早料到汪家不会善罢甘休。
前几日从县农机站借来的水准仪还摆在堂屋角落,三角架上沾着堰塘的黑淤泥,图纸铺在八仙桌上,红笔批注密密麻麻——标注着“龙须沟“暗渠的水流速度每秒 0.3米、“蟹眼泉“的水压指数 1.2帕,旁边还放着从省城带回的声呐原理示意图,图上用钢笔圈出了“水下声波反射“的关键节点,旁边贴着便签:“仿鱼群回声定位原理“。
承包满月那晚,母亲在灶台前忙活,蒸笼里飘出粉蒸肉的香气,荷叶的清香混着五花肉的油脂味,在暮色中弥漫。
父亲却在院子里来回踱步,手里捏着从无线电商店买回的微型传声器,零件在月光下闪着金属冷光,与他袖口沾着的水泥灰形成奇异的对比——那是他帮邻村建水窖时留下的痕迹,指尖还留着砌砖磨出的茧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