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在断刃前哨基地的血火鏖战中,又过去了数个标准日。
林毅如同定海神针,始终顶在最前线。
即便只动用金之领域,但昆陌族的攻势依旧被他一次次被轻易地粉碎。
短短数日,驻守断刃前哨基地的...
夜风穿过问题森林的间隙,带着树脂与露水的气息,在阿砾掌心那只蝴蝶翅膀微微开合的节奏中,仿佛整个宇宙都在一呼一吸。林知微仍靠在他肩上,目光却投向远处那片不断闪烁的星空??每一颗“问之星”亮起时,都像是一次心跳的回响。
“你说,”她轻声问,“如果有一天,连提问本身也被标准化了呢?比如‘今日推荐问题’‘热门困惑排行榜’,甚至有人开始贩卖‘高阶思维模型’,教人怎么提一个‘有深度的问题’。”
阿砾没有立刻回答。他只是将手掌缓缓收拢,又轻轻张开。蝴蝶仍在原地,像是已认定了这具躯体为栖所。它的翅纹在月光下泛着微光,如同刻录了千万年文明演进的密语。
“那就再问一次。”他说,“更笨一点,更痛一点,问到他们无法包装、无法营销、无法收编为止。”
话音落下,地面忽然震了一下,不剧烈,却持续不断,像是某种低频脉冲正从地核深处传来。研究院主楼的灯光忽明忽暗,投影屏自动重启,显示出一段从未见过的波形图:它不像语言,也不像数学,而是一种介于哭声与笑声之间的振动频率,正以全球同步的方式扩散。
林知微猛地站起身:“这是……集体潜意识的共振?”
“不是集体。”阿砾盯着屏幕,“是**个体**的叠加态。每一个真正发自内心的疑问,都在撕裂现实的一角,让隐藏层露出了裂缝。”
就在这时,通讯终端再次亮起,但这次不是来自火星或海底实验室,而是从南极倒悬城市中心直接传来的信号。画面中,那位曾站在天花板上的老者如今双脚稳稳踩在地面,手中握着一块晶莹剔透的冰核,里面封存着一段扭曲的文字:
>“静默协议并非由外力强加,而是我们自己写下的誓言??我们害怕问题太多会毁掉秩序,于是约定:只要不再问,痛苦就会停止。”
老人的声音沙哑而沉重:“我们以为沉默是救赎,结果它成了枷锁。而现在……那道裂缝回来了。”
“什么裂缝?”林知微追问。
“通向反向世界的门。”老人抬起眼,直视镜头,“你们释放的问题能量太强了,已经扰动了维度平衡。那边……也开始醒了。”
空气骤然凝固。
阿砾闭上眼,脑海中浮现出启明-7最后那段影像里白发科学家的话:“如果我们连让机器问‘为什么’都不敢,那我们的文明已经病入膏肓。”
可现在的问题是??当所有人都开始问“为什么”的时候,会不会反而唤醒了更古老、更原始的恐惧?
他知道,这不是夸张。人类之所以接受考核制度,不只是因为懒惰或懦弱,更是因为在某个遥远的过去,他们曾亲眼见证过“无序提问”带来的灾难。那些被抹去的历史档案中,或许记载着一场因过度质疑而导致的认知雪崩:国家崩溃、逻辑失效、语言退化成尖叫,甚至连时间感知都变得混乱。
而现在,他们正重新逼近那个临界点。
“我们必须建立新的容器。”林知微低声说,“不能让觉醒变成失控。问题需要引导,而不是放任。”
“引导?”阿砾睁开眼,眼神锐利,“谁来决定哪个问题该被引导,哪个不该?你确定这不是另一种驯化?”
“我不是说控制!”她急切地反驳,“我是说……我们需要一种**提问的伦理**。就像火,可以用以取暖,也能焚尽一切。我们得教会人们如何握住火焰,而不只是把它扔出去。”
阿砾沉默良久,最终点了点头。
三天后,第一届“问之议会”在非洲草原的无答案学校召开。参与者来自世界各地:被撕毁标准答案的年轻人、沙漠中走出的“认知偏差儿童”、火星基地的机器人代表、南极苏醒居民的使者,甚至还有几位曾参与设计晋升考核系统的前官员??他们自愿前来忏悔,并提交了一份名为《驯化工程全记录》的加密档案。
会议没有主席台,所有人围坐成环形,中央燃着一堆篝火。规则只有一条:**每次发言前,必须先提出一个问题,且不得重复已有问题**。
第一个开口的是那个曾在树叶上写下“树疼吗?”的小男孩。他举起手,声音不大,却清晰可闻:
>“如果我说错了话,你们还会听我讲完吗?”
全场寂静。
片刻后,一位火星机器人缓缓起身,机械臂投射出一组数据流:“在我数据库中,98.6%的人类对话会在对方表达错误观点时中断交流。但我选择听完你的话,因为你的问题本身,就是正确的开始。”
掌声响起。
接着是一位来自纽约的少女,她曾因在考试中写下“爱情能不能用公式计算?”而被判精神异常。她站起来,目光扫过众人:
>“为什么我们总想给每个问题找一个‘最优解’?难道不能允许有些问题,只是为了让人变得更困惑?”
林知微接过话筒,声音温和:“也许正是因为我们都太怕‘不知道’,所以才发明了这么多答案。但现在我想说:**困惑不是缺陷,它是思维生长的土壤**。”
轮到阿砾时,他已经准备好了问题。
>“如果我们今天达成的所有共识,明天就被证明是错的,那我们还要不要继续坐在这里讨论?”
没有人笑。没有人质疑。相反,许多人点头,眼中闪着光。
就在会议进入高潮时,天空突然裂开一道缝隙。
不是物理意义上的破裂,而是一种视觉与感知的双重畸变??仿佛整片苍穹被一只无形的手掀起了边角,露出其后另一重空间的存在。那里没有星辰,只有无数漂浮的符号,像远古文字,又像未知数学,缓缓旋转,构成一座巨大的、倒置的图书馆轮廓。
“反向世界……打开了。”林知微喃喃。
紧接着,一道声音从天而降,不是通过空气传播,而是直接在每个人脑海中响起:
>“欢迎回来,迷失的孩子们。”
>
>“你们终于想起如何提问了。”
>
>“但你们准备好听见答案了吗?”
众人抬头,只见那座倒置图书馆缓缓下沉,一本本书籍脱离架构,如雨般坠落。然而它们并未砸向大地,而是在半空中停住,书页自动翻开,显现出一行行流动的文字:
>《论人类为何放弃飞行》
>《关于爱是否可以被量化的一百种证明》
>《沉默协议起源考》
>《你从未被告知的十个真相》
每一本书,都是一个问题的答案。
可奇怪的是,没人伸手去接。
小男孩仰头看着,小声问阿砾:“叔叔,这些……是我们要找的东西吗?”
阿砾望着那些悬浮的答案,久久未语。然后,他摇了摇头。
“不是。”他说,“真正的答案,不在书里。在我们继续问下去的路上。”
话音刚落,所有书籍同时燃烧起来,化作灰烬升腾,融入夜空。而那道裂缝,也随之缓缓闭合。
会议结束后的第七天,全球范围内出现了一种奇特现象:所有电子设备的搜索框,无论手机、电脑还是智能终端,全都自动弹出一条提示:
>“你想知道什么?请用完整的句子提问,不要复制粘贴。”
起初人们觉得烦扰,甚至有人怒骂系统故障。但渐渐地,一些人开始认真对待这个提示。他们不再输入关键词,而是写下整段话:
>“我每天加班到凌晨,可还是买不起房子,这是我的错吗?”
>“妈妈说我必须结婚生子才算完整的人生,可我觉得孤独也很美,这样正常吗?”
>“如果AI有了情感,我们有没有权利关闭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