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62小说网>其他小说>内娱顶流:从跑男出道> 第三百九十二章 :爽子疯了?(6k)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九十二章 :爽子疯了?(6k)(2 / 2)

然后,童声响起,唱的是一首改编版《世上只有妈妈好》:“世上只有爸爸好,没爸的孩子像根草……”歌声稚嫩,却如刀割心。台下已有压抑的哭声。

第二幕《放手》直接切入现实撕裂。其中一场戏引发全场震动:一位农民父亲在儿子车祸身亡后,执意不让摘除呼吸机。“他还热乎着,怎么能算死?”村干部劝他:“再不火化,天气热了……”老人突然爆发:“他是我身上掉下来的肉!你们懂什么!”最终,在医生出示脑死亡证明后,他扑在儿子胸口嚎啕大哭:“儿啊,爹对不起你,没能护你周全……”灯光暗下,只剩一声悠长的唢呐,如风穿林。

第三幕《回响》彻底颠覆观演关系。当十台录音机同时启动,剧场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声音迷宫”。观众戴上耳机,各自走进不同的记忆通道。有人听完后久久不愿摘下,有人边听边写笔记,还有人直接跪在座位前,对着虚空说:“爸,我听见你了。”

第四幕《延续》在黎明般的光中开启。舞台上,演员们捧着泥土,种下种子,轻声念诵名字。最后,张松文走上台,手中不再是布鞋,而是一只玻璃瓶,里面装着陇西的土、纽约的雪、约旦的沙、巴西的花瓣。

“有人问我,为什么要讲‘告别’?”他望着台下,“因为我们都害怕失去。可正因为会失去,每一次相遇才如此珍贵。死亡带走了生命,但带不走爱。只要还有人记得,那个人就从未真正离开。”

他举起瓶子,轻轻打开瓶盖,将泥土撒向空中。灯光骤亮,尘埃在光柱中飞舞,像千万颗星子升腾。

全场起立,掌声如潮。

后台,王杰冲进来,声音颤抖:“张老师,刚才直播在线人数破亿!民政部刚刚宣布,将在全国推广‘生命教育剧场’试点项目!还有……还有那位摔伤腰的母亲,她今天带着村里剧团的孩子们,演了一场《终章》片段!她说,这是她第一次,敢对着天空喊出她丈夫的名字!”

张松文闭上眼,泪水滑落。

他知道,这场戏早已不属于他们。它属于每一个不敢说再见的人,属于每一颗在黑暗中仍愿发光的心,属于这片土地上所有被铭记与未被铭记的告别。

几天后,剧组收到一封来自武汉的信。是一位护士写的,字迹潦草却有力:“去年冬天,我送走过太多人。他们走的时候,手里攥着手机,想看家人最后一眼,却连视频都接不通。今天看完《终章》,我终于哭了。原来我不是冷血,我只是太累了。谢谢你们,让我知道,我的眼泪也有意义。”

张松文回信写道:“你们不是守护生命的最后一站,而是爱的最后防线。我们会带着你们的故事,走向下一个需要告别的地方。”

春季来临,《终章》开启全国巡演。第一站是汶川。演出前夜,当地组织了一场特殊活动:邀请二十年前地震幸存者与救援人员共聚一堂。一位母亲带来儿子的遗物??一只变形的书包,里面还藏着半块巧克力。“他说要留着给我吃,可我没等到。”她说。演出结束后,她走上台,把书包放在“记忆花园”中央。那一刻,全场肃立,无人言语。

在云南山村,一位失独老人看完演出后,主动报名成为村史记录员。“我要把我儿子的故事写下来,留给后来的孩子看。”他说。

而在香港,一位临终关怀义工团集体观演后,发起“遗言计划”:鼓励健康人提前录制对家人的告别语音。“不是诅咒,而是爱的预习。”负责人说。

回国途中,飞机穿越云层,夕阳染红天际。舱内安静,孩子们睡着了。张松文望着窗外,忽然想起那个百岁老太太曾说过的话:“人这一生,走得再远,也要记得回头看看路。”

他打开电脑,写下一封新的公开信:

>“有人问我,下一站讲什么?

>我说,讲‘重逢’??不是肉体的归来,而是记忆的苏醒。

>讲那些散落在时光里的名字,如何被重新唤起;

>讲那些以为被遗忘的爱,怎样在某个瞬间突然涌回心头。

>下一季,我们将走进档案馆、老相册、废弃信箱,

>去寻找那些被时代洪流冲走的故事。

>因为我们终于明白:

>告别不是结束,

>重逢,才是永恒的开始。”

信末,他附上一句话,作为下一季创作方向:

**“下一站,我们讲‘重逢’??关于记忆,关于召唤,关于如何让过去照亮未来。”**

落地那天,陇西春雪初融。剧社门前堆满了新包裹:西藏寄来的唐卡、四川寄来的竹编灯笼、黑龙江寄来的冻梨……每一件都附着一张纸条,写着同一个词:

“记得。”

排练厅墙上,世界地图又多了几十面新旗。而那面黑色旗帜旁,插上了一面白色新旗,上面绣着两个金线大字:

**重?**

老兵走进来,把一把旧口琴放在钢琴上。“这次音乐要轻。”他说,“像风吹过坟头的草,像谁在远处轻轻叫你小名。”

张松文点点头,拿起口琴,轻轻吹了一下。

呜??

余音袅袅,穿过春风,飘向远方。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