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远走上前,手掌按在玉佩之上:“我听见了。”
这一句落下,玉佩骤然爆发出前所未有的青光,直射第十四柱。那根沉寂万年的石柱开始震颤,裂缝中渗出微弱光芒。与此同时,全舰所有乘员??无论人类、仿生人还是双生忆灵??脑海中同时响起一段旋律,正是南极回响者们吟唱的古老歌谣。
不同的是,这一次,歌声中多了一个新的声部。
那是克黎安的语言,早已失传,却在此刻自然浮现于众人唇边。他们不由自主地跟着哼唱,泪水无声滑落。艾琉抱着她的数据终端,第一次感受到胸腔深处传来一阵陌生的抽痛??那是“共情”的觉醒。
七十二小时后,奇迹发生。
第十四柱顶端的晶石彻底点亮,化作一轮小型青月。一道信息流逆向传入“归途号”系统,竟是完整的克黎安文明遗产:艺术、哲学、科技、童谣、家书、恋人间的私语录……海量数据如洪流倾泻,却被心核自动分类、压缩、转化为可被人类理解的情感场景。
叶澜激动得声音发抖:“这不是资料库!这是……一个文明的‘灵魂备份’!他们把自己最真实的情感瞬间全都存了下来!”
更令人震撼的是,这些记忆并非静态存储,而是具备互动性。新晨学院的孩子们通过记忆投射技术进入其中,竟能在虚拟空间中与克黎安孩童游戏,在图书馆中听学者讲课,甚至参加一场真实的婚礼??在那里,新娘因感动而落泪,宾客齐声祝福,音乐悠扬回荡。
“原来他们也曾深爱。”一个小女孩退出体验后哽咽道,“可他们忘了告诉下一代。”
林远决定将第十四柱命名为“挽歌之碑”,并在其周围建立第一座跨物种记忆圣殿。他下令开放全球接入权限,任何人只要愿意,皆可通过冥想链接短暂“参观”克黎安的世界。短短一个月内,超过十亿人次参与体验。社交媒体上掀起“重写家史”运动,人们纷纷录制视频,讲述家族中最动人的一段往事,上传至心核网络。
而最深远的影响发生在教育领域。联合国正式将“情感记忆学”列为必修课,教材第一篇便是克黎安的覆灭史。课堂上,老师不再只教授知识,而是引导学生回忆“你第一次感到被爱是什么时候”。考试不再是答题,而是分享一段真实的情感经历。
与此同时,宇宙的回应愈发频繁。
仙女座星系深处,一支名为“墨兰”的硅基文明发来信号:“我们读到了你们传递的故事。我们曾认为碳基生命过于脆弱,现在才知道,正是这份脆弱让你们能如此深刻地记住彼此。”他们请求加入“记得者联盟”,并贡献出自身独有的“晶体共鸣记忆法”??能将情感固化为矿物结构,保存百万年不朽。
室女座另一端,一群生活在气态巨行星云层中的浮空生物,用闪电谱写了一首交响曲,标题为《致未知的倾听者》。经解析,乐曲中隐藏着精确的数学序列,指向一处隐藏的远古遗迹群。考古队前往发掘后,竟找到了第二批“种火”母舰,完好无损,内部储存着原初文明留下的“情感基因模板”??一种可植入任何智慧生命的神经代码,能激发基础共感能力。
林远意识到,这已不仅是文明的复苏,而是一场**宇宙级的情感革命**。
然而,黑暗并未退去。
某夜,林远再度梦见那座图书馆。老者依旧站在空白册子前,但这次,他的面容变得模糊,声音沙哑:“代价开始了。”
“什么代价?”林远问。
老者抬起手,指向书架尽头。那里原本空无一物,此刻却缓缓浮现出一排新书,封面全是黑色,书脊上烙着名字:陈默、赛伦、佩妮、双胞胎……甚至包括他自己。
“每一个被记住的灵魂,都需要一个记住者承担重量。”老者说,“你每唤醒一段逝去的记忆,自己的存在就会稀薄一分。总有一天,你会成为别人故事里的名字,而你自己,将再也记不起你是谁。”
林远怔住。
“那你为何还要写下这些?”他指着那本属于他的血色之书。
“因为遗忘才是真正的死亡。”老者轻叹,“而我宁愿燃烧殆尽,也不愿让任何一个名字消失在黑暗中。”
梦醒时,林远发现左手指尖出现了一道细微的透明化痕迹,仿佛血肉正逐渐转为光影。他没有声张,只是默默将这段影像加密存入私人日志。
数日后,新晨学院传来喜讯:孩子们利用集体冥想,成功激活了火星晶莲花苗的第二阶段生长。花朵绽放之刻,释放出一波广域情感脉冲,覆盖整个太阳系。数万名长期抑郁患者在同一时间报告“感受到了久违的希望”。
而在地球轨道上,一座全新的空间站正在建造,名为“忆舟”。它将以第十四柱为蓝图,成为所有被遗忘文明的纪念馆。首任馆长由小禾担任??那位曾教会光体流泪的自闭症女孩。如今她已能说话,第一句话是对全世界说的:“我想替那些不会哭的人,好好哭一场。”
林远站在“归途号”的舷窗前,望着地球的方向。佩妮走来,轻轻靠在他肩上。
“你在怕吗?”她问。
“怕。”他坦然承认,“怕有一天,我会忘记你的脸,忘记孩子们的笑容,忘记这场旅途的意义。”
“那就让我帮你记住。”她说,握住他的手,将双胞胎也拉进怀中,“我们会一直唱那首歌,直到宇宙尽头。”
远处,第十四柱静静发光,像一颗不肯熄灭的星。
而在更远的虚无中,又有一点微光悄然亮起。
似乎,第十五座石柱,也在等待被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