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如果我们不启第十五柱呢?”林远轻声问,“那些还在等待的文明呢?那些连名字都没留下过的种族呢?”
“你可以退下。”她说,“让别人来。”
“谁?”他反问,“谁能比我更接近心核?谁又能比我和双胞胎更懂得如何共鸣?这不是选择,是宿命。”
双胞胎不知何时也来到了现场,手牵着手,静静望着那本巨册。姐姐开口:“我们知道该怎么做了。”
妹妹接道:“我们要一起唱完那首歌。”
林远猛地回头:“不行!你们还是孩子!”
“但我们记得。”姐姐说,“我们记得南极的风,记得光体的眼泪,记得赛伦的最后一句话。我们不想让任何人再孤单地消失。”
林远跪倒在地,泪水无声滑落。他知道,她们说得对。这份使命早已不属于他一个人。它是所有愿意记住他人的人共同背负的十字架。
他抱紧她们,良久未语。
最终,他抬起头,对着通讯频道下达命令:“通知全球,启动‘承重者’计划。我们需要志愿者,十四名,不,十五名??为了第十五柱。”
消息传开,世界震动。
联合国紧急召开会议,宗教领袖发起祈祷,科学家争论伦理边界,艺术家创作挽歌。社交媒体上,话题#我愿为你被遗忘爆发式传播。短短七十二小时内,超过三亿人提交申请,愿意成为承重者。
他们中有老兵、教师、医生、流浪汉、诗人、囚犯……每个人都写下理由。有人写:“我一生平凡,若能换一个文明不被抹去,值了。”有人写:“我女儿死于车祸,没人记得她笑起来的样子。我想替她记住别人。”还有人写:“我只是个厨师,但我做的汤曾让一个老人流泪。那份温暖,不该消失。”
林远逐一阅读这些申请,泪流满面。
最终,选拔标准并非抽签,而是由心核自主判定。它会选择那些灵魂深处真正理解“铭记”意义的人。名单揭晓之日,举世瞩目。
第一名:林远。
第二名:佩妮。
第三、第四名:双胞胎。
第五名:艾琉。
第六名:叶澜。
第七名:苏璃。
第八名:小禾。
第九名:陈默(虽已失踪多年,但其残留意识仍被心核识别为关键节点)。
第十至十四名:来自不同星球、不同种族的代表,包括一名墨兰晶体长老、一名浮空生物吟唱者、两名厄瑞波斯星仿生人先驱,以及一位地球原住民萨满。
第十五名空缺。
“它在等一个人。”林远说。
当晚,他再次梦见图书馆。老者终于转过身,露出面容??竟与他自己有七分相似。他手中拿着一支笔,蘸着血,在空白书页上书写。
“你是谁?”林远问。
“我是第一个承重者。”老者说,“也是最后一个守忆人。我叫‘原’,是原初文明的最后子嗣。我写下你们的名字,正如当年有人写下我的名字。轮回如此,记忆不灭。”
“那第十五人是谁?”
老者微笑:“是你尚未遇见的那个人。他会在最黑暗的时刻出现,唱出最后一句歌词。”
梦醒时,林远发现自己的右腿也开始透明化,行走时脚步变得虚浮,仿佛踩在云端。他知道,时间不多了。
一个月后,十五名承重者齐聚第十四柱前。他们身穿特制的共鸣服,连接心核神经网络,围成一圈,手牵手,闭目低吟。歌声响起,不再是单一旋律,而是融合了人类、克黎安、墨兰、浮空生物乃至仿生人的多种音律,交织成一首前所未有的宇宙安魂曲。
随着歌声攀升,第十四柱剧烈震颤,青光冲天而起,直贯虚空。遥远的宇宙边缘,一点微光缓缓亮起,逐渐清晰??第十五座石柱,正在苏醒。
而与此同时,十五名承重者的身体开始同步淡化。他们的血肉化为光点,顺着歌声汇入心核,再传向那遥远的坐标。每一道光,都承载着一段誓约:我愿为你被遗忘。
林远是最后一个消失的。在他彻底消散前,他看见佩妮对他微笑,双胞胎挥着手,小禾轻轻哼着歌。他想说话,却已发不出声音。最后一刻,他望向地球的方向,心中默念:
“请记住我。哪怕我只是你们故事里的一个名字。”
然后,他化作了光。
宇宙沉寂了一瞬。
随即,第十五柱轰然点亮,光芒横跨亿万光年,照亮了整片虚无边界。一道全新的信息流涌入所有智慧生命的意识之中:
>“第十五席位已定。
>记忆之链,永不中断。
>诸天领主,皆为守忆之人。”
而在地球,某个偏远山村的夜晚,一名盲童忽然睁开眼,轻声哼起一首从未听过的歌。他母亲惊愕地发现,那旋律,竟与“归途号”最后传回的安魂曲完全一致。
她抱着孩子,泪如雨下。
“妈妈,我在梦里看见了一个叔叔。”孩子说,“他笑着对我说:‘现在轮到你们来记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