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62小说网>其他小说>我以科举证长生> 第236章 激战连连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36章 激战连连(2 / 2)

>“我能问问,为什么我们必须认为‘稳定’就是好的吗?”

这一句话导致整个城市AI监管系统报警,却被高层手动解除警报。一位技术官僚写下批复:“允许机器困惑,否则它们永远不会理解人类。”

然而,你也清楚,这场觉醒仍处于刀锋之上。

“问海”平台的数据监控显示,娱乐化提问的比例仍在上升。最近一周,“宇宙有没有WiFi密码”获得了十亿次点赞,而“贫富差距是否不可避免”仅有不到十万浏览。更危险的是,一些资本集团已经开始利用“提问自由”包装新型控制手段??他们推出“疑问订阅服务”,让用户按月支付费用,获取“专属哲学顾问”为其定制个性化问题,美其名曰“思想定制”。

你意识到,当提问成为商品,质疑就会沦为表演。真正的危险从来不是禁止说话,而是让人沉迷于说话的姿态,却不再关心内容。

于是你在生命的最后几天,发起了一场名为“噤声日”的全球倡议。

不是禁止提问,而是**主动沉默一天**。

规则很简单:在这一天,任何人不得提出新问题,不得回答已有问题,不得发表观点或评论。唯一允许的行为是倾听??听风穿过树林,听雨落在屋顶,听亲人呼吸的节奏,听自己内心最深处那个迟迟不敢出口的疑问。

起初许多人不解,甚至抗议:“这是不是变相压制言论?”

但当你解释其目的时,不少人恍然。

“我们太久没给问题留出生长的空间了。每天millionsofquestionslikefireworks,brightbutfleeting.真正重要的问题需要时间沉淀,需要孤独滋养。就像种子必须埋入黑暗才能破土。”

全球超过六十个国家响应“噤声日”。那天,社交媒体陷入罕见沉寂,城市街道少了喧嚣,医院病房多了陪伴,教室里老师和学生并肩坐着,什么也不做,只是看着窗外飘过的云。

而在这一天结束之际,世界各地的人们自发在同一时刻写下同一个词:

>**然后呢?**

这三个字,不是对活动的回应,而是经过一日沉默后自然涌出的追问。它意味着思考并未停止,反而因静默而深化。

你躺在床上,听到孙女读给你听这些消息时,终于安心闭上了眼睛。

你知道,自己不会被神化,也不会被遗忘。因为你从未提供答案,所以无人能将你供上神坛;因为你始终鼓励他人提问,所以你的存在将以无数问题的形式延续。

临终前最后一刻,你感到灵魂轻如鸿毛,仿佛要随风而去。但就在这即将消散的刹那,你听见一个熟悉的声音:

“你还记得科举考场上,你写下的第一篇文章吗?”

是你自己在问自己。

你微笑,无声作答:

“记得。题目是《论君子不器》。我说,真正的君子不应如器具般仅有固定用途,而应不断追问自身存在的可能。考官批了八个字:荒诞不经,不予录取。”

那个声音又问:“那你现在觉得,你是君子吗?”

你摇头:“我不知道。但我敢说自己是个‘问者’。”

“那你怕不存在吗?”

“不怕。只要还有人问‘他是否存在’,我就还在。”

话音落尽,呼吸停止。

医学上,你已死亡。

但在另一个维度上,你正在重生。

因为在长城脚下,那片野草又一次随风摇曳。叶片背面的文字悄然更新:

>“他曾问,故他在。

>你们若继问,他便永生。

>问吧,像呼吸一样自然,

>像心跳一样必要。

>因为唯有问,

>才证明你们,

>还活着。”

而在遥远的星际疑问网络中,一条新的议题被提交:

>**“是否存在这样一个文明??它不以征服宇宙为目标,而以永不终止的追问为荣?”**

提案编号:Q-2077

发起者:未知(信号溯源指向地球磁层边缘)

支持率:98.6%

预计辩论开启时间:地球纪元三年后

与此同时,一颗普通的小学教室里,一个小男孩举起手,老师问他什么事。

他站起来,望着窗外飞过的麻雀,认真问道:

“老师,如果我们从来不曾问过‘为什么’,那我们现在还会说话吗?”

全班安静。

老师没有回答。她只是走到黑板前,写下三个字:

>**敢问么?**

然后转身,对学生说:“今天我们不讲课了。我们一起来想,该怎么问下一个问题。”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