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62小说网>其他小说>太太请安分> 第200章 你先放开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00章 你先放开我(2 / 2)

后期制作时,沈如枝特意保留了一段长达三分钟的纯音频??没有画面,只有声音在黑暗中流淌。配文写道:“当你闭上眼睛,才能听见灵魂的回响。”

视频发布后引发巨大反响。多家影院主动提供影厅,举办“盲听专场”;高校社团纷纷发起“一日盲行”体验活动;甚至有科技公司联系他们,希望开发无障碍影音交互系统。

而在这一切喧嚣之中,最让沈如枝动容的,是一条匿名评论:

【我是个抑郁症患者,已经半年没出过门。昨晚我点了你们的视频,听着那些人在黑暗中说话,忽然哭了。原来孤独不是只有我一个人在经历。今天早上,我打开了窗帘,晒了被子,给自己煮了碗面。谢谢你们,让我觉得我还活着,而且值得活。】

她把这条留言打印出来,贴在工作室的墙上。下面写着一行小字:“我们不是救世主,但我们是见证者。”

春天渐深,城市迎来一年一度的文化创意节。主办方邀请“微光工作室”作为特别嘉宾,在主舞台进行十分钟演讲。

台下座无虚席,聚光灯灼热刺目。刘松砚站在台上,手中没有讲稿。

“很多人问我们,为什么要坚持做这些‘小事’?”他声音平稳,“有人说我们浪费才华,不该沉迷于街头巷尾的琐碎人生。可我想说,正是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生命片段,构成了这个时代的底色。”

他停顿片刻,目光扫过人群。

“我们记录修鞋匠、环卫工、单亲妈妈、康复护士……不是为了博取眼泪,而是为了让某些名字不再沉默。她们的名字叫张桂芳、李秀英、王亚男……她们不是数据,不是符号,是活生生的人。她们扛着生活的重担,却依然选择温柔待人。”

台下有人悄悄拭泪。

“也许有人觉得,这不过是一阵风潮,迟早会过去。但我相信,只要还有人在认真生活,就有故事值得被讲述。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永远保持谦卑,拿起摄像机,走向那些被遗忘的角落。”

掌声如潮水般涌来。

回到后台,沈如枝迎上来,递给他一瓶水。他握住她的手,掌心全是汗,却笑得释然。

“你说得真好。”她轻声道。

“我只是说了实话。”他望着远处灯火通明的城市,“我们从未想改变世界,只想不让世界吞没那些微弱的光。”

那一晚,他们没有回家,而是骑着共享单车穿过半个城市,来到江边老堤岸。多年前,他们曾在这里彻夜长谈,讨论新闻与理想的边界。

如今堤岸已整修一新,建起了观景步道和灯光雕塑。但他们仍找到当年坐过的那块石头,拂去灰尘并肩坐下。

江风吹拂,水面倒映万家灯火。

“你还记得我们第一次获奖吗?”沈如枝忽然问。

“当然。”他笑着,“区级青年传媒奖,奖金八百块。我们拿去买了台二手录音设备。”

“那时候你觉得我们会走到今天吗?”

他摇头:“我以为最多三年就会解散。现实太沉重,理想太脆弱。可没想到,是我们撑住了现实。”

她靠在他肩上,轻声说:“其实我也怀疑过。特别是我爸住院那段时间,我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了,连亲人都保护不好。”

“但你挺过来了。”他握紧她的手,“你还用文字治愈了无数陌生人。”

她仰头望向星空:“有时候我在想,如果我们当初选择了安稳路线,你现在是不是已经在电视台当主编了?我会不会成了商业杂志编辑?朝九晚五,买房买车,按部就班?”

“那样的人生也不错。”他说,“但不会有今天的我们。”

“是啊。”她微笑,“不会有我们一起蹲在凌晨街角等受访者下班的记忆,不会有被拒绝二十次后终于打动一位孤寡老人的信任,也不会有现在这一江星光下的相依。”

他低头吻了吻她的额头:“所以我从不后悔。”

手机忽然震动。是池锦禾发来的消息:【妇联决定把《她们的名字》做成巡展,下一站要去山区小学放映。孩子们没见过纪录片,老师们说希望能借此教会他们尊重差异。】

沈如枝看完,眼眶微热。

“你看,光真的在传递。”她说。

“而且永远不会停止。”他望着远方,语气笃定。

夜更深了,江面归于宁静。一对年轻情侣走过步道,女生指着天空惊呼流星。男生笑着搂住她肩膀,两人许愿的身影映在水中,如同当年的他们。

沈如枝忽然轻声哼起一首老歌,是高中时校园广播常放的《平凡之路》。刘松砚跟着低声合拍,声音沙哑却不失温暖。

歌声散入风中,融进这座城市的呼吸。

他们起身准备离开,却发现身后不知何时站着几个拿着相机的学生模样的年轻人。

“请问……真的是你们吗?”其中一个怯生生地问,“我们是传媒学院的,一直在看你们的作品。我们……我们也想做这样的事,可以请教你们一些问题吗?”

刘松砚与沈如枝相视一笑。

“当然可以。”他说,“不过提醒你们??这条路很难,收入不高,常被误解,还会累到崩溃。”

“但我们保证??”沈如枝接道,“它值得。”

年轻人眼中燃起光芒,像极了当年的他们。

那一晚,他们在江边聊到凌晨。讲失败、讲委屈、讲某个冬天为了赶工连续四十八小时不合眼,也讲某位受访者握着他们的手说“谢谢你们让我觉得自己重要”。

最后,刘松砚对学生说:“记住,真正的勇气,不是无所畏惧,而是明知艰难仍选择前行。你们不必成为我们,但请成为你们心中真正相信的样子。”

学生们离去后,沈如枝挽着他的手臂往回走。

“刚才那句话,像极了你当年对我说的。”她笑。

“因为我始终相信。”他握紧她的手,“每一份善意都会生根,每一次坚持都有回响。而这世上最美的风景,从来不是聚光灯下的荣耀,而是两个灵魂并肩走在漫长的夜里,彼此照亮。”

路灯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交织在一起,宛如一条通往未来的路。

微光不灭,薪火相传。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