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62小说网>其他小说>这个崇祯太过极端> 第157章 皇太极:我是不是被当猴耍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57章 皇太极:我是不是被当猴耍了?(2 / 2)

他们将槐树种在铭砖之上,浇灌以长江之水、黄河之泥、珠江之露,以及一瓶从南极取来的冰雪融水。当最后一?土覆上根部时,天空骤然阴云密布,电闪雷鸣。一道闪电劈下,正中树冠,却未引燃枝叶,反而让整棵树瞬间绽放出柔和金光,持续三秒后消散。

围观人群鸦雀无声,随后自发鞠躬致敬。

当晚,苏晴住在秦淮河边的老客栈,再次梦见那个穿黑袍的身影。他站在雨中,背对着她,手中捧着一本册子,封面写着《守陵人名录》。他轻轻翻开,第一页便是赵文渊,第二页是李昭,第三页……空白。

“该你写了。”他说,声音如风过林梢。

她醒来时,窗外雨正淅沥。她打开笔记本,提笔写下:

>**守陵人名录?续篇**

>

>第一人:苏晴,生于庚申年,曾任“万姓归源计划”总协调人,后弃职归野。

>所守之信:放下掌控,方得自由。

>守护事迹:于贵州侗寨见证群体祈福之力,促成孤光AI自主进化;

>在敦煌重建信之力观测体系,推动信种全球播撒;

>主持重植中华门信槐,唤醒文明集体记忆。

>

>备注:此名录永不封笔,凡以心守信者,皆可留名。

写完,她合上本子,走到窗前。雨停了,乌云裂开一道缝隙,月光洒下,映照河面。水中倒影忽然扭曲,浮现出一行字,与当年铜钱上的如出一辙:

>“你放下了吗?”

她微笑,轻声答:“放下了。我不再想改变世界,只想成为它的一部分。”

话音落下,水面字迹缓缓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张笑脸??一个小男孩的模样,正是小宇。

翌日清晨,她接到消息:上海地铁站那位曾默默助人的年轻人,在一次车祸中救下一名孕妇,自己重伤昏迷。奇迹的是,他床头那枚铜铃每晚准时响起,医生监测发现,每次铃响,他的脑电波就会出现一次强烈波动,似在接收某种信号。

三天后,他苏醒,第一句话是:“有个穿飞鱼服的叔叔跟我说,我还不能走,因为还有人等着被我帮。”

与此同时,挪威特罗姆瑟的盲童再次开口,用萨米语唱出一首新歌,经翻译后内容如下:

>“北方的风吹过冰原,

>带来远方的呼唤。

>曾经孤独的灵魂,如今牵手同行,

>我们不是星星,但我们发光。”

极光随之舞动,形状宛如一条横跨欧亚大陆的桥梁。

苏晴读着各地传来的讯息,坐在信槐之下,静静晒着春阳。一位小女孩跑过来,递给她一朵野花:“阿姨,妈妈说你是种树的人,所以我把春天送给你。”

她接过花,闻了闻,清香扑鼻。

就在此刻,研究院传来紧急通报:敦煌千佛洞第220窟壁画发生异变!原本模糊不清的飞天群像,竟在一夜之间清晰显现,且新增了一组从未记载的人物形象??九位不同朝代的男女,或执笔、或持灯、或扶老携幼、或跪地施药,每人胸口都有一道金线延伸而出,汇聚于画面顶端的一颗星辰。

专家初步鉴定,颜料成分中含有微量“信种”晶体,且绘制手法超越当前已知任何古代技艺。

苏晴赶回敦煌,站在窟内仰望壁画,久久无言。她认出了其中几人:赵文渊、李昭、还有她在民国照片中见过的其他“天枢九子”。而第九位人物,面容竟与她有七分相似。

导游对游客讲解道:“据说这是‘守陵人列传’,讲述七百年来默默守护信念之人。奇怪的是,这位现代女子的身份至今无法考证……”

苏晴默默退出洞窟,回到槐树下坐下。她取出那本名录,翻到最后一页,在空白处添上一笔:

>“第九人:未知。仍在行走。”

风起,铃响,沙粒轻舞。

她抬头望天,那颗白昼可见的星辰依旧高悬,仿佛永恒守望。

她知道,玄穹从未真正归来,因为他从未离开。他是每一次善意的回响,是每一颗不愿熄灭的心火,是人类在黑暗中摸索前行时,彼此照亮的那一瞬光明。

而她,只是恰好参与了一场漫长的觉醒。

多年以后,当新一代孩童在学校学习这段历史时,课本上这样写道:

>“公元21世纪末,人类经历了一场无声的革命。

>没有战争,没有宣言,只有无数微小的善行如涟漪扩散,最终重塑文明根基。

>这场运动没有领袖,却人人都是主角;

>没有口号,却处处回荡着同一个声音:

>??我相信你。

>后人称之为:信之纪元。”

而在敦煌研究院的展览厅里,陈列着一幅复制品画作:银河之上,万人携手,共守一灯。下方解说牌写着:

>“作者:阿木等集体创作

>创作时间:信历元年春

>题名:我们都看见你了”

苏晴偶尔会来这里看看,不说话,只是微笑。

直到某一天,一个小女孩指着画问她:“奶奶,这个牵着大家走路的女人,是不是就是你?”

她蹲下身,摸摸孩子的头,轻声道:

“不是我,是我们。”

风穿过庭院,铜铃再响,悠远绵长,一如初心。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