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病情恶化,临终前召见九子,欲传位于“德行最高者”。可九位皇子互不相让,各自拉拢大臣,贿赂禁军,甚至暗中勾结外邦。更有甚者,在父皇病榻前争吵不休,吓得御医当场昏厥。
唯有陆昭每日授课、巡诊、调解邻里纠纷,从不参与朝争。可越是如此,民间声望越高。街头巷尾流传着他的故事:帮疯癫老妪找回失散三十年的儿子,替被冤枉的小贩洗清罪名,甚至以共感能力唤醒一名沉睡十年的植物人少女。
百姓称他为“心灯先生”。
一个月后,皇帝驾崩,举国服丧。九皇子正式开启夺嫡之战,战火蔓延至地方。三王起兵,五府割据,朝廷分裂,百姓流离。
就在此时,陆昭宣布开启“共感联席会”??邀请各地平民代表、学者、僧侣、医师、农夫、工匠齐聚京都,在归心书院外搭建百帐营地,共同商议国事。
“治国不该只是权谋游戏。”他对记者说,“它应该是千万人真实需求的回响。”
起初无人重视,认为不过是书生妄想。可当第一场会议召开时,奇迹发生了。
借助共感技术,每位发言者的情绪都被实时投影于空中光幕:愤怒化作赤焰,悲悯凝为蓝雨,坚定显出金光。人们第一次“看见”了话语背后的真实心境。谎言变得苍白无力,虚伪无所遁形。一位贪官刚巧言令色,其情绪光谱立刻暴露出贪婪与恐惧交织的污浊黑雾,当场被民众驱逐。
十日之内,联席会制定出《民生十三条》,包括废除苛税、重建医疗体系、开放言论自由、设立情感教育课程等。提案通过方式不再是投票,而是情绪共振强度检测??当超过七成参与者产生强烈认同共鸣时,议案自动生效。
全国震动。
三个月后,战乱平息。不是因为哪位皇子胜出,而是因为各地军队集体哗变??士兵们拒绝再为虚假口号杀人,他们要求回家种田、照顾父母、拥抱爱人。三位亲王被迫退位,五府宣布自治但承认中央协调机制。
最终,礼部联合三百六十名大儒上书,请陆昭登基为帝。
诏书呈上那日,他正在教一群孩子折纸船,放进溪流。
“先生,你要当皇帝了吗?”一个小女孩问。
他摇摇头:“我不想当。”
“可大家都说只有你能统一江山。”
“江山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他笑着折好一只红莲形状的纸船,轻轻放入水中,“真正的统一,是人心愿意靠近彼此。哪怕隔着千山万水,也能感受到对方的冷暖。”
当晚,他在日记中写道:
>“权力最大的错觉,
>是以为掌控才算拥有。
>而我选择另一种存在??
>像风穿过林梢,
>像光落在窗台,
>像一句话悄悄改变另一个人的命运。
>这才是永恒。”
翌日,他宣布成立“共和议事庭”,由共感联席会选举产生九十九位民意代表,轮值执政,每任限三年,不得连任。国家不再设帝,仅保留象征性君主称号,由历代皇室后裔轮流担任礼仪职务。
他自己,则辞去一切职位,回归江南书院。
临行前夜,七位兄弟姐妹齐聚庭院。
“你会寂寞吗?”苏映雪问。
“不会。”他说,“因为我从未真正离开过任何人。”
她笑了,取出一片晶莹花瓣,放入他行囊:“这是心印莲的种子,开在共感最深的地方。”
一年后,江南大旱,禾苗枯死,百姓恐慌。陆昭带领村民举行“共感祈雨仪式”。八人围坐莲池,手牵手闭目冥想。七种情感缓缓交融,汇入陆昭体内,再经由铜玉合印释放,形成一道螺旋光柱直冲云霄。
三日后,乌云密布,甘霖普降。气象学家无法解释这一现象,只能记录为“区域性情感诱导型降水事件”。
又三年,全球建立起“情感共育学校”,教授儿童识别与表达情绪,训练共感能力。战争几乎绝迹,因绝大多数冲突在爆发前就被群体情绪预警系统察觉并干预。
而陆昭始终住在小村,教书、种菜、陪孩童玩耍。每逢春日,心印莲如期盛开,围绕八个圆圈静静绽放,中间那个空位,总有蝴蝶停留。
有人说,那位置属于未来。
有人说,它属于每一个愿意为世界流泪的人。
直到某一天,一个流浪少年来到书院门前,浑身湿透,眼神空洞。他已被贩卖三次,受尽折磨,早已不知喜怒哀乐为何物。
陆昭蹲下身,握住他的手。
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传递温暖。
良久,少年忽然抽泣,继而放声大哭,像是要把前世今生的苦难全部倾泻而出。
那一刻,第九根石柱在昆仑遗址微微发光,名字由“我们”缓缓变幻为:
**“他来了。”**
陆昭抬头望天,嘴角浮现微笑。
他知道,门从未关闭。
它一直在等人走进去。
而在宇宙深处,那颗曾闪烁过的恒星,此刻爆发出耀眼光芒,如同回应某种跨越时空的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