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62小说网>其他小说>嫡明> 第二百八十二章 “北海故人,可还记得贫道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八十二章 “北海故人,可还记得贫道(2 / 2)

去西山的路上崎岖起伏,马车实在太颠簸,还是牛车和缓安稳。

朱家两头大青年驾驭的华车之中,坐着朱寅和宁清尘、小黑。

车顶上站着猎隼飞虎。

前后还有十几骑,有兰察、红缨等护卫,一个个鲜衣怒马、精神抖擞,弓刀各在腰。

车中除了茱萸枝,竹篮里还有黄纸包的菊花酒,还有刚出笼的重阳糕,蒸腾的热气在晨雾里凝成白霜。

宁清尘一双穿着一身崭新的齐胸襦裙,外面罩着红色褙子,腰挂绣着五毒纹的茱萸囊,身上的连琐随着牛车叮铛作响,悦耳动听。

她手中拿着一块重阳糕,咬一口笑几声。

朱寅道袍落落,头戴一顶道冠,脚穿一双芒鞋。他看着街道阴影里的清霜,神色却全无霜色。

今日秋光潋滟,天气明爽。加上是重阳佳节,很多京中贵人都出行去城外过节。

有的去南海子,有的去西山,有的去城东运河,有的去城北玉泉山。

但去西山还是最多的。朱寅等人出了阜成门,但见车马簇簇、华盖云集,都是踏霜去西山过重阳节。

这些去西山的京中富贵人家,乘坐的大多是行轿,也就是轿夫抬的人力轿子。

坐马车、牛车的已经不多,骑马的就是更少了。

就好像,不被人抬就不会行路了。

朱寅甚至还看到几个认识的武将,也坐着轿子去西山。

好在朱寅低调,没人知道大名鼎鼎的雅虎先生居然不乘轿子,坐着牛车上山。

以往今日,宫中帝后也该登上万岁山(景山)过节。可是朱寅知道,大胖子拜金帝是不能登山望远的。

站在阜成门外的石桥上,但见清晨的漫漫秋色之中,西边天际起伏的山影像一头褪了青毛的老骆驼。

众人沿着青石古道西行,过八里庄时,道上已挤满了车马。

官宦人家的油壁车帘子半卷,露出女眷鬓边的菊花。贩夫走卒挑着插满茱萸枝的担子叫卖。

官道两边的贩夫走卒和货郎,络绎不绝。

朱家青牛踩着秋霜未化的满地栌叶,牛蹄子笃笃的往前走。

只听路边挑着米酒担子的小贩说道:

“前日潭柘寺的师父说,今年西山红叶比往年早红了半月,霜气来得急...”

有个卖菊花、桂花的婆子说道:

“那么说,今冬比去年还要冷了?听说村社里的神鸦,今年特别多啊。”

又有个挑着重阳糕的汉子说道:

“谁知道呢。今年正月十五月亮发红。正月十五月发红,朝中必定出奸雄。听说,上天要示警,要有大灾啊。”

朱寅闻言,不禁一笑。

朝阳爬过卢师山时,众人终于到了西山脚。

仰头望去,但见香炉峰裹在璀璨云霞里,半山腰的碧云寺飞檐挑破了一片枫林。

“咚咚”

苍音龙钟般的晨钟声,惊起一群寒鸦,扑棱棱飞起,掠过铺满黄栌叶的山涧。

几只神鸦羽毛悠悠落下,顿时引起几个游客的争夺。

“这是我的羽毛!”

“球!明明是我的羽毛!”

行至半山亭处,几个身穿道袍的致仕老翁正围坐石桌斗茶。紫砂壶里翻腾的却是菊花瓣,混着枸杞、陈皮,茶香裹着药香。

悠闲的像是神仙。

晨雾未散,山径石阶上已覆满火红的枫叶,也落满了那座坍了角的辽代小庙。

山腰处几株老柿树,灯笼似的果子坠在枯枝间,倒比红叶更灼人眼。

此处景色极佳,附近不少人都在歇脚。

傍边几个闲人正在争论。其中一人道:“要说西山红叶之冠,当属樱桃沟的鸡爪槭!”

另一人赶紧摇头:“不然!以我看,卧佛寺后那株百年黄栌才是真绝!”

忽然不知哪一家的奴婢,指着石阶惊呼:

“夫人快看!这石缝里的红叶,倒像是把胭脂揉进了青玉板呢,可惜丹青画它不得。”

而那软轿中的贵妇人,似乎远没有自己的奴婢风雅,声音在轿中不耐烦的说道:

“小蹄子聒噪!少说这些有的没的!快去将几把铜子,买它几块重阳糕来!老身饿的很了!”

忽然不知道哪家贵人的奴仆说道:

“听闻雅虎先生今日,也来了西山过重,不知道雅虎先生在哪辆轿中,真想一睹风采啊。”

立刻有人呵斥道:“雅虎先生是天大的贵人,也是你轻易可见的么?惊扰了贵人,仔细你的皮!”

又有人道:“听马师婆说,稚虎先生的府上,还出了一位小神仙哩,乖乖了不得,说是什么小医仙,四百多年前在北海修道...”

“真的么?这么邪乎?”

“千真万确!我也听说了。说是药师菩萨本尊...”

“不对!不是药师菩萨本尊,是其转世灵童。因为她说,前尘尽忘,是名清尘。”

“暖,说来真是了不得啊,雅虎先生是文曲星君转世,他那小姨子,又是药师菩萨转世灵童,还有快过门的采薇娘子,据说也是观音大士的转世灵童,一家三个神仙,这...”

“这有什么奇怪的?神仙和神仙一起,再正常不过!你们不知道吧,听说稚虎先生那条黑狗,也是不一般。有人曾经看到那条狗,真是神了。其他狗子见到它,就像老鼠见到猫。”

“你的意思是说,雅虎先生的狗也不简单?”

“废话!你说呢?那狗肯定不是凡狗,可能就是二郎真君的那条。”

“扯淡!二郎神的狗,怎么会跟着文曲星君?”

“这谁知道?或许是二郎真君借给文曲星君的呢?”

“这也能借!?”“

“说不准。”

牛车之中,宁清尘听到这些话,忍不住嗤嗤笑起来。

朱寅也感到有点尴尬。

正在两人得意间,忽听一个大人物般的声音呵斥道:

“你们这些愚夫庸人,乱嚼什么蛆!什么一家神仙,真是胡言乱语!就算他朱寅一家都是神仙下凡又如何?那也是皇家的臣子,是皇上的臣子!他也要老老实实的尽人臣本分!也是血肉之躯!”

这声音听着十分熟悉,朱寅立刻听出来,正是郑国望的声音。

众人顿时噤若寒蝉。

另一个郑家帮闲说道:“听说这西山某处,还有朱雅虎的生祠,真是岂有此理!想不到这北京城外,就有愚民!真不配在这天子脚下!”

又一个帮闲笑道:“什么朱家连狗都不凡,真是笑死人,这都吹到天上去了!再吹他家的公鸡不凡,也就凑齐了鸡犬升天!呵呵,你们说他的狗不凡,难道那狗被打死了吃肉,狗肉更香么?”

郑国望却呵斥道:“好了,你们两个也别说了,朱雅虎还不是你们能编排的。那条狗,你们千万不要打注意!哼。”

牛车之中,朱寅的笑容也寡淡下来。宁清尘也冷哼一声。

就是脚下盘着的小黑,似乎也听懂了,立刻目光不善的支棱起耳朵。

众人继续前进,待登顶鬼见愁时,日已近午。很多人下了轿子,斟了菊花酒,铺开垫子,取出蒲团,准备就着山色先喝几杯。

朱寅也下了牛车,带着宁清尘,低调的背对着大道,坐在一棵古树下,也准备喝酒吃糕。

忽见崖边老松下有位拄杖道人,正将茱萸枝系在经幡上。幡布被山风鼓起时,与红叶、松针交相辉映,恍如一幅活了的《秋山行旅图》。

那道人见到朱寅,飘然一笑,掐了一个道诀:

“雅虎先生此来,西山当增三分秋色。”

“哦?”朱寅微微一笑,拱手道:“道长见过在下?”

“贫道未曾见过稚虎先生。”道人微笑,袖口露出一本《南华经》。

“贫道年年今日在此,这西山原是一叶一菩提。雅虎先生却是一株菩提树。一棵菩提树,胜却满山红。闻之贵人来,静候在此松。”

朱寅闻言微微一笑,也不点破。

那道人忽然看向宁清尘,肃然行礼,“贫道真明,见过道友。”

然后高深莫测的微笑道:“北海故人,可还记得贫道么?”

PS:这道人是怎么回事?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