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点点头:“是啊,我已经是导演了。”
我们相视一笑,仿佛回到了大学时代,那个我们一起在片场熬夜剪辑的夜晚。
夜色渐深,我打开电脑,开始构思下一部电影。
这一次,我想拍一个关于家庭的故事,关于一个父亲和女儿之间的误解与和解。
我想用最温柔的方式,去讲述最深的爱。
因为电影,不只是记录生活,更是理解生活。
而我,愿意用一生去讲述这些故事。
我开始构思下一部电影。这次,我想拍一个关于家庭的故事,关于一个父亲和女儿之间的误解与和解。我想用最温柔的方式,去讲述最深的爱。
剧本的灵感来源于一次偶然的对话。那天,我在剪辑室里剪片,沈清突然说:“你有没有想过,我们拍了这么多电影,却从没拍过一个关于父母和孩子之间真正情感的故事?”
我愣了一下,然后点点头:“是啊,我们拍过父女亲情,但没有真正深入过。”
她看着我:“那这次,你愿意试试吗?”
我沉思片刻,说:“我想拍一个关于误解与和解的故事。”
剧本写得很慢,但也最用心。我花了整整三个月,才完成初稿。这次的主角是一个中年导演,他在母亲去世后,回到老家整理遗物,意外发现了一本母亲的日记。日记里记录了她一生的遗憾与爱,也揭开了他与父亲多年未解的心结。
我给这部电影取名为《沉默的回声》。
剧本完成后,我召集团队开会。
“这是一部家庭题材的电影。”我说,“它不商业,也不文艺,它只是想讲一个真实的故事。”
林晓听完后笑了笑:“你这次是想挑战观众的泪点?”
我摇头:“不是泪点,而是共鸣。”
老张点头:“我喜欢。家庭,是每个人都绕不开的话题。”
苏晴则说:“我觉得这个题材很适合现在的观众,尤其是年轻人,他们越来越关注原生家庭的影响。”
沈清没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我。最后她问:“你写这个剧本,是因为你自己也有想说的话吗?”
我看着她,点点头:“是的。我父亲已经老了,而我,也该学会理解他。”
剧本确定后,我们开始筹备选角。这一次,我决定启用一些实力派演员,同时保留新人的面孔,让整部电影更有真实感。
男主角我选了李振,一位中年实力派演员,他曾在多部文艺片中饰演父亲角色。女主角则是一位年轻的演员,刚从电影学院毕业,眼神里有一种倔强的温柔。
拍摄过程中,我要求演员尽量用最自然的方式表演。我们去了一个小城市取景,那里的街道、老房子、菜市场,都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有一天,李振在片场问我:“陈导,你为什么选这个题材?”
我看着镜头里的演员,说:“因为我们都忽略了最亲近的人。”
他点点头:“是啊,我们都太忙了,忘了回头看看。”
电影拍摄得很顺利,但在后期剪辑时,我遇到了瓶颈。我不知道该如何处理结尾。是让父亲和儿子和解,还是留下遗憾?
林晓看我愁眉苦脸,问:“你是不是在纠结结局?”
我点头:“我不知道该怎么收尾。”
他说:“电影不是现实,但它应该贴近现实。你希望他们和解吗?”
我沉默了一会儿,说:“我希望他们能彼此理解,哪怕只是一点点。”
最终,我在剪辑室里剪出了一个开放式结局。父亲和儿子坐在老屋的院子里,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夕阳。画面慢慢淡出,字幕缓缓升起。
“献给所有未曾说出口的爱。”
电影完成后,我带着它去参加威尼斯电影节。这一次,我们入选了“地平线单元”。
放映那天,我坐在观众席里,心里有些紧张。电影结束后,现场响起了一阵掌声。一位意大利影评人走过来,对我说:“陈导演,您的电影让我想起了我的父亲。谢谢您。”
我点点头:“谢谢您能理解。”
回国后,电影在国内上映。票房不算高,但口碑很好。很多观众留言说,他们看完电影后,给父母打了电话,说了一句“我爱你”。
我看到这些留言,心里一阵温暖。
有一天,我父亲打来电话,说:“儿子,我看了你的电影。”
我问:“你觉得怎么样?”
他沉默了一会儿,说:“你妈要是还在,一定会喜欢的。”
我鼻子一酸:“是啊,她一定会喜欢。”
挂掉电话后,我站在窗边,看着夜空,心里一片宁静。
我知道,这部电影,不是为了票房,而是为了表达。
因为电影,不只是记录生活,更是理解生活。
而我,愿意用一生去讲述这些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