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62小说网>其他小说>从今往后> 一条未修完的路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一条未修完的路(1 / 2)

、一条未修完的路

——灵遁者

前段时间的寒衣节,我姐姐和弟弟回到老家烧纸。给我拍了家乡发生的变化。

我姐姐说:“政府给咱村修路了。”我听了大为高兴。村里的路很窄,车子是开不进去的,下雨天泥泞不堪。现在政府给修路了,这是造福村民的好事。人人都应该高兴。

可是我姐拍的图片中,有一段路没有修。我问是为什么。我姐说:“修路规定好像是够米。这块不够。有人家的石头堆在哪,不给挪。所以没有办法修。”

我的家乡在绥德一个叫海坬沟的村庄。村庄不大。大家都知道,陕北农村都是住窑洞的。窑洞是高低错落修建的。

而没有修的那一小段路,应该就00米吧。这段路开头的地方有几孔废弃窑洞。窑洞的前面,圈起了小围墙。我记得我小时候,这是没有的。

村里的负责人去找了,没有用,主人家不愿意挪开石头墙。我姐说村书记的妈给她说:“我儿子去找。还碰了一鼻子灰。好像路是我们一家走似的”

我们不得不说,农村小农意识的顽固,会为了一点地,一点位置斤斤计较。从而伤害了集体的利益。

门户之见,在农村还是有的。可能大家会想不通,大家都想着城市化,年轻人基本都入城务工了,村里本来就让人不多。现在有这个修路的福利,可以方便老人和孩子,竟然能因为一点小事而阻碍了。

这是我们这个村的不光彩一面,任何一个外来的人,走在这条路上都会问:“怎么这点路没有修?”

这让我想起了“六尺巷”。清朝重臣张英的邻居建房,因祖传宅基地和张家发生了争执,张英老家人飞书到京城,希望在京为官的张英打个招呼“摆平”邻家。

张英看完家书信淡淡一笑,在家书上回复:“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看后甚感羞愧,便按相爷之意退让三尺宅基地,邻家见相爷家人如此豁达谦让,深受感动,亦退让三尺,遂成六尺巷。这条巷子现存于桐城市城内,成为中华民族谦逊礼让传统美德的见证。

说的多好啊,“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长城的寿命比人长,路的寿命也比人长。我们村人应该眼光长远啊!毕竟是这是造福村里每家每户的好事。而且这条路,也是我们村家家户户通往后山的路。

在中国这样的案例其实还不少。比较轰动的,我看过一个柴静的采访。在广州有一个村被拆迁了。99%的人同意拆迁,并且签了合同。只有6户人家,不同意拆迁。说到底还是觉得补偿款不合理。

被断水断电,路也没有。孩子上学困难,生活困难。而且还被同村的人骂,一点也不受同情。因为那99%的人说,就因为他们6户没有搬走,大楼盖不起来,已经年了,还没有回迁。他们只能在外租房住。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