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话锋一转,继续道:
“此外,我梁山大军出征,粮草、军械耗费巨大,还需朝廷一力承担,按时拨付,不得有误。”
“你……!”赵佶气得猛地一拍桌案。
这分明是来讨价还价,敲诈勒索!
双方你来我往,唇枪舌剑,整个花船之上,充满了火药味。
一个要梁山卖命,却一毛不拔。
一个愿出兵抗辽,却必须要朝廷出粮草军械,寸步不让。
一番争执下,赵佶最终妥协了。
“好,朕答应你!”
“但口说无凭,为安天下之心,你我需签订文书,昭告天下,以正视听。”
来了。
终于来了。
武植心中冷笑,赵佶的这番话早就在军师朱武的预料之中。
他面不改色,反而抚掌大笑。
“官家圣明,此事关乎国运,理当郑重。”
“依武某之见,不如改日就在这汴京城外,筑起高台,请全城百姓共同见证。”
“你与我,当着天下英雄的面,歃血为盟,共签盟约。”
“如此方能彰显共御外侮之决心,定能万众一心,令辽军闻风丧胆。”
武植此言一出,赵佶和蔡京脸上的那点得意之色,瞬间凝固。
城外?
当着满城百姓的面?
那他还如何调动禁军,将这厮瓮中捉鳖?
此言一出,花船上的气氛瞬间降至冰点。
赵佶刚刚压下去的怒火,“腾”地一下又窜了起来。
武植好整以暇地端起酒碗,轻轻抿了一口,目光却如鹰隼般锐利,扫过赵佶和蔡京的脸。
他将两人的神情尽收眼底,心中冷笑连连。
这点小伎俩,也想瞒过我?
武植放下酒碗,淡淡问道:
“官家,意下如何?”
“武某这个提议,可是为了彰显朝廷与我梁山共御外侮的决心,乃是天大的好事,为何迟迟不语?”
赵佶的嘴角抽搐了几下,喉咙里像是卡了根刺,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他能说什么?
说朕就是想把你诓来,签完文书就翻脸不认人?
他尴尬地转头,求助似的看向了身旁的蔡京。
蔡京心领神会,连忙挤出一脸谄媚的笑容,对着武植躬身道:
“武寨主此议,深谋远虑,老夫佩服之至。”
“只是……眼下军情十万火急,辽军铁蹄随时可能继续南下。”
“这筑台签约,耗时费力,恐怕会耽误了抗辽大计啊。”
“依老夫愚见,不如从权,就在这花船之上,你我双方签订盟约,即刻便可发兵,岂不更快?”
赵佶闻言,连忙附和:
“蔡相所言极是,军情紧急,一切从简!”
武植闻言,却“呵呵”地笑了起来。
“蔡相此言差矣。”
“正因军情如火,才更需筑台签约,昭告天下,以安民心,以壮军威。”
“让天下人都看看,我等誓死抵抗的决心。”
他话锋一转,目光陡然变得凌厉,死死盯住蔡京。
“如此,方能让那些首鼠两端之辈,断了投降的念头;方能让天下英雄,齐心来投,共赴国难。”
“此等凝聚人心之举,利国利民,蔡相为何要推三阻四?”
“莫非……”
“这盟约背后,还有什么见不得光的勾当,怕被天下人知晓吗?”
“你……”蔡京大惊失色,连忙摆手否认。
“老夫一心为国,绝无私心,武寨主切莫听信小人谗言。”
这顶大帽子扣下来,他万万戴不起。
一旦坐实,他就是通敌卖国的奸贼,必将被天下人唾弃。
武植不再看他,转而望向脸色铁青的赵佶,再次抱拳。
“还请官家定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