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京满意地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毒辣。
“很好,记住,武植必须死。”
“乱箭穿心,再枭其首,以泄陛下心头之恨。”
“他身边的两个女人务必活捉。”
就在此时,房梁之上,时迁将这一切听得清清楚楚。
……
客栈之内,武植听完时迁的汇报,非但没有动怒,反而“呵”地一声笑了出来。
笑声里,充满鄙夷与不屑。
“堂堂大宋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到头来,使的还是这等剪径小贼的下三滥伎俩。”
“真是可笑至极。”
武松在一旁怒道:
“哥哥,这帮狗贼如此歹毒,我们不如先下手为强,今夜便杀入皇宫,宰了那昏君和奸臣。”
“不可。”武植摆了摆手道:“此时动手,我们会失了道义,之前所做的一切,都将前功尽弃。”
这时候卢俊义躬身道:
“哥哥,不如让兄弟们在沿途扮作挑夫、农人,待他们动手之时,我们来个里应外合,将他们杀个片甲不留。”
武植点了点头道:
“卢员外此计甚好。”
他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汴京城璀璨的灯火,声音却冷得像冰。
“他们想唱戏,我们就陪他们唱。”
“我倒要看看,这天罗地网,到底网的是谁的魂,又是谁的命。”
……
三日后。
汴京城南门外,平地起高台。
高台以巨木搭建,宽阔雄伟,四周插满了大宋的龙旗在风中猎猎作响。
消息早已传遍全城。
“听说了吗?官家要和梁山好汉,在那高台上签约,一起打辽狗。”
“那梁山之主武植,当真是个好汉,敢叫板皇帝,还一心为国。”
“走走走,同去看看,这可是咱们大宋开天辟地头一遭。”
成千上万的百姓,从四面八方涌来,将高台围得水泄不通,人声鼎沸,翘首以盼,想要亲眼见证这历史性的一刻。
吉时已到。
在禁军仪仗的簇拥下,天子赵佶与太师蔡京、太尉宿元景等一众朝廷大员,缓缓登上高台。
赵佶身着龙袍,面色威严,但眼神深处,却藏着一丝难以掩饰的阴鸷。
紧接着,另一侧,武植在武松、卢俊义、花荣等人的陪同下,大步走上高台。
他一身青色劲装,身形挺拔如松,步履沉稳如山。
没有前呼后拥,没有繁复仪仗,但那股睥睨天下的气势,却让人看上一眼就忍不住想要追随。
“武寨主!”
“武寨主!”
台下百姓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呐喊,声浪直冲云霄。
赵佶的脸色,又难看了一分。
在万众瞩目之下,两人走到台中央的案桌前。
赵佶拿起御笔,在早已拟好的盟约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
轮到武植,他提笔饱蘸浓墨,龙飞凤舞地写下“梁山武植”四个大字。
笔锋苍劲,力透纸背,带着一股舍我其谁的霸气。
盟约既成。
台下再次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
赵佶清了清嗓子,上前一步,对着台下万民朗声道:
“众位爱卿,众位子民!今日,朕与梁山义士共结盟约,誓要将辽贼驱逐出境,
还我大宋朗朗乾坤。有武壮士这等英雄相助,我大宋必胜!”
他的声音虽然洪亮,却显得有些空洞,像是照本宣科。
百姓们礼节性地高呼“万岁”。
而后,武植上前一步朗声道:
“我身后,是汴京城。”
“我身旁,是大宋的皇帝。”
“但我的面前,是你们!是千千万万和我一样,流着炎黄血脉的汉家儿郎。”
“外族寇边,豺狼环伺。他们要夺我们的土地,杀我们的同胞,辱我们的妻女。”
“朝廷的刀不利,我们就自己磨,朝廷的枪不快,我们就自己铸。”
“这天下,不是他赵家一人的天下,是我们所有人的天下。”
“我武植在此立誓,只要我一息尚存,必与诸君共进退,血不流干,死不休战。”
“血不流干!死不-休-战——!”
台下,无数百姓被这番话点燃了胸中的热血,他们振臂高呼,声嘶力竭地嘶吼着,汇成一股撼天动地的洪流。
“血不流干,死不休战。”
“武寨主威武。”
这一刻,高台之上,身着龙袍的赵佶,仿佛成了一个尴尬的陪衬。
而那个青衣男子,虽无王冠,却沐浴着万民的狂热崇拜,身姿如枪,傲然而立。
那股气势,那股威仪……
隐隐然,竟有了一股君临天下的霸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