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米兹在信中的回复在美国军政界引起了巨大的争议,金对于尼米兹的提议表达了明确的反对——
一方面,是因为战争出自于他手,这才多久,就被打到了夏威夷,他脸上挂不住;
另一方面,二人判断的出发点不同,尼米兹考虑事情从来都是看后勤,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后勤不动的地方一定没有大战,而金则更关注战线变动,因而对于整体战略的构想与尼米兹不同,夏威夷是太平洋上最重要的支点,不容有失,而瓜岛则不非如此。
当然,关于尼米兹提议让“大黄蜂”号,金自然是举双手双脚赞成,但要将一艘航母再扔回西南太平洋,金就不赞同了。
但尼米兹自然不会是打无准备之仗的人,他之所以敢这么说,除了战略上的需要,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大西洋方面有抽调海航的冗余。
欧洲那边不比太平洋,德国人的航母八字还没一撇呢,而且就算下水了,距离大洋决战还远着呢,人员培养才是关键,而这个自然是中国不愿意教给德国的。
而如果要以航母遂行空袭任务,风险又太大,德国人不是意大利人,他们是真的有强大的空军的,而皇家海军航母的硬伤就是舰载机数量不足,为了生存性,光辉级和皇家方舟在载机量上都做出了不小的让步。
就在上个月,皇家海军试图在北欧组织一次空中反击,不光出动了光辉和皇家方舟这两艘主力航母,还把老太太“百眼巨人”号也拉出来了,结果“百眼巨人”号直接被德国人的鱼雷机干沉了,“皇家方舟”号也被重创。
这一次行动让英国人清楚的意识到,皇家海军的航空母舰们,甲板防护是点满了,但她们的防雷措施实在是不够看,不屈、怨仇这些已经开工的也就罢了,接下来设计的航母一定要关注这个问题。
此外,目前来看,大西洋的航母最大的用处还是护航反潜,考虑到现在“大英帝国”的状态,着实窘迫,海军部便就做出了高低搭配的方案,计划建造一大一小两种航母,大的就是马耳他级,小的就是巨像级。
当然,英国人的计划跟美国人没啥关系,能不能实现也不重要,重点是皇家海军同意正式签署“可畏”号航空母舰的租借协议——
英国向美国支付一次性维护费,美国每年向英国支付租金;
租期为一年,默认续租;
原舰编制不变,实行联络官制度;
若租借期间出现损伤,修理费以责任分配为基础;
若租借期间沉没,美国以造价的85%支付赔偿金;美国预支1年租金。
这艘航母对于美国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而英国人也清楚这件事,只要让美国撑过这最艰难的一段时间,等饺子们发起进攻,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除了海军方面,还有一个意想不到的人在帮尼米兹说话,那就是——麦大师!
麦克阿瑟在得知尼米兹的计划后,立即向华盛顿拍去了电报,声称澳洲大陆的防线已经是“毋庸置疑的坚固”,澳大利亚陆军和两个美国步兵师足够遏止中国人未来可能的攻势。
他自信的说,澳洲完全不需要新的部队,可以把新部队派去瓜岛,自己可以指导他们在瓜岛的作战,然后,只要派遣一艘航母前来,那么他只需要两到三个月就可以考虑反攻拉包尔了,打上中国本土指日可待。
此外,麦大师也不知道是从哪儿搞来的消息,提议启用东南太平洋航线弥补不足,这条航线自美国出发、经墨西哥曼萨尼约、法属波利尼西亚,穿越咆哮的西风带,最终至新西兰。
这条航线并非固定的商业航线,后半截最初由英国探险家库克船长探索新西兰时开拓,航线上的库克群岛即以他的名字命名,而航线的主体则是来自19世纪的捕鲸船,由于一路上缺乏良港,西风带的航海环境又过于恶劣,实际上是极少见到人的。
对于麦大师的提议,海陆军基本都保持一种忽视状态,罗斯福自然也并不过心,但就西风带航线的问题,罗斯福还是持赞同意见。
归根结底,中美两国的防守套路都是一样的,优先保证机动舰队,然后结硬寨、打呆仗,慢慢耗着。
正如尼米兹所说,夏威夷距离美国本土不过3500公里,而中国距离夏威夷近8500公里,哪怕是将主基地放在关岛或者日本,都有6500公里,威克岛、中途岛只能作为中转,更何况它们也不近,中途岛距离夏威夷都有2100公里。
夏威夷有两个步兵师、一支国民警卫队、一个陆战营,若**兵、工兵部队,合计约五万人,年底还要增派一个步兵师,守是肯定能守住的,以当前的技术水平,中国人又不可能一下子扔10个师过来,至多双倍兵力,努努力说不定能把他们推下海。
同时,如果中国前来进攻夏威夷,那么在西南太平洋,双方的航空力量对就会发生变化,一艘航母足以产生翻天覆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