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62小说网>其他小说>三国从颍川开始逐鹿九州> 第六十四章 士燮的臣表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十四章 士燮的臣表(1 / 2)

第六十四章士燮的臣表(第1/2页)

荆襄大地的冬雨,缠绵而清冷,如同无数细密的银针,从铅灰色的天幕中洒落,洗净了赤壁战火的余烬,却也带来了几分渗入骨髓的寒意。雨水敲打着夏口城新换的玄色魏字旗,顺着屋檐汇成细流,在青石板上溅起朵朵水花。城内,虽然主要街道已被清扫整理,但某些巷陌角落仍可见到战火留下的焦黑痕迹,如同美人面上未愈的疤痕,提醒着人们不久前的惨烈。

然而,在城中央那座原本属于刘琦、如今已成为魏公行辕的巍峨府邸内,却是另一番与室外阴霾潮湿截然不同的景象。

议事偏厅内,巨大的黄铜炭盆里,上好的银炭烧得正旺,橘红色的火焰安稳地跳跃着,不仅驱散了江南冬日特有的湿寒,更蒸腾起一股因接连不断的捷报与日益膨胀的势力而弥漫在空气中的、灼热而兴奋的氛围。空气中混合着淡淡的墨香、熏香以及炭火温暖的气息,构成一种权力中心特有的味道。

刘湛端坐于主位之上,身着一袭玄色绣金常服,并未披甲,少了几分战场上的凛冽杀气,却多了几分执掌权柄的沉稳与内敛的威仪。他手中无意识地摩挲着一枚质地温润、雕刻着祥云纹的玉如意,目光却如同凝实的鹰隼,落在面前那张几乎铺满整个厅堂地面的巨大天下舆图上。

舆图之上,色彩分明。代表着魏公势力的浓重玄色,已如泼墨般浸染了整个北方中原与广袤的荆襄大地,气势磅礴,咄咄逼人。这与江东孙权控制的浅碧区域、益州刘璋的土黄、西凉韩遂马超等势力的灰褐,以及位于帝国最南端、描绘得相对模糊、色彩也略显黯淡的交州,形成了极其鲜明的对比。

他的指尖,沿着光滑的图卷表面缓缓划过,掠过奔流不息的长江,在标注着“秣陵”的地方稍作停留,指尖甚至能感受到那图卷下隐隐传来的、江东孙权不甘而惊惧的喘息。最终,他的指尖越过五岭,落在了那片似乎总是被中原逐鹿的喧嚣所遗忘、却又广袤而神秘的区域——交州。

“交州……”刘湛低声自语,声音在安静的厅堂内显得格外清晰,带着一丝思虑的沉吟,“士燮……士威彦……”

这个名字,代表着对那片远离中原、蛮汉杂处、遍布烟瘴之地的实际统治,已近四十载。一个在乱世中,凭借智慧、手腕和一定程度与中原的疏离,成功保境安民的传奇人物。

就在刘湛思绪流转之际,书房外廊下传来一阵略显急促、却又刻意放轻的脚步声。这脚步声由远及近,带着一种难以抑制的喜色,打破了室内的宁静。

只见荀衍手持一份以朱红色火漆严密封缄的加急文书,几乎是快步趋入室内。他平日里的严谨与持重此刻似乎被一种巨大的振奋所冲淡,脸上洋溢着难以抑制的笑容,连呼吸都因走得急切而略显急促。

“主公!大喜!天大的喜讯!”荀衍的声音带着微不可察的颤抖,将那份沉甸甸的文书高高举起,仿佛捧着的不是竹简绢帛,而是千钧重鼎,“交州牧士燮,遣其胞弟士壹为正使,携其亲笔臣表、交州七郡详尽户籍图册、贡品礼单,以及象征交州牧权柄的银印青绶,已抵达夏口城外三十里驿亭!士燮……愿率交州全境,归附主公,效忠朝廷!”

此言一出,书房内霎时一静。

连空气都仿佛凝固了。炭火的“毕剥”声显得异常清晰。

正在角落里一张软榻上假寐的郭嘉,猛地睁开了眼睛,那双平日里总带着几分慵懒和戏谑的桃花眼中,此刻懒散之色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锐利如鹰隼般的洞察光芒。他几乎是一个骨碌就坐直了身子,动作敏捷得与他平日表现出的懒散判若两人。他啧啧称奇,语气中充满了玩味与毫不掩饰的调侃:

“士威彦?是那个在交州跺跺脚,岭南都要抖三抖的老狐狸?嘿!这老家伙……鼻子可真够灵的!嗅觉比猎犬还敏锐!咱们这边刚把荆州捂热乎,连庆功宴的席面都还没完全撤下呢,他那边千里之外的降表就精准无比地送上门了?这速度,啧啧,怕是比吃了败仗的周郎跑路回柴桑还要快上几分吧?”他话语中的调侃意味十足,像是一根精准的针,刺破了因这意外消息带来的瞬间凝重,却也一针见血地点出了士燮此举背后深沉的投机性与审时度势的老辣。

就连一向沉静如水、仿佛天崩地裂也能面不改色的诸葛亮,手中轻摇的羽扇也几不可察地微微一顿,清澈的眼眸中闪过一丝了然与不易察觉的赞许。他缓声开口,声音如同清泉流淌,将郭嘉话语中的戏谑拉回到更加理性务实的层面:

“奉孝兄虽戏言,却切中肯綮。士威彦镇守交州数十载,保境安民,抚慰百越,引进中原文明,使得交州虽远在岭外,却也能维持大体安定,商路不绝,此确有其功,亦足见其能。然其地处偏远,山川阻隔,向来自守一方,与中原若即若离,对朝廷多是羁縻敷衍。如今主公携赤壁雷霆大胜之威,席卷荆襄,败孙刘联军,声震寰宇。士燮乃明智之人,深知独木难支,倾巢之下岂有完卵?与其待我大军休整已毕,挟新胜之锐南下,兵临城下,届时玉石俱焚,不如主动归附,率先表态。”

他羽扇轻点舆图上交州的位置,继续道:“如此,既可保全士氏家族数十年积累之基业与显赫地位,保全交州免受战火蹂躏,亦可谓顺应天命,响应王化,在史册上留下识时务、顺潮流的贤名。此乃深谙存续之道,亦是不战而屈人之兵之上策。亮,恭喜主公!此乃王化南渐,天下归心之兆也!”

刘湛心中亦是波澜微起,一股掌控大局的快意油然而生。士燮的臣服,虽然在他战略推演的情理之中,但来得如此迅速、如此主动、如此彻底,还是让他感到一丝超出预期的满意。这意味着,帝国南疆最大的潜在边患之一就此兵不血刃地消弭于无形!他可以更加心无旁骛地专注于消化荆州庞大的人口与资源、精心筹划对江东的最后一击,而无需再为遥远的南方分散精力,担忧后院起火。

更重要的是,交州的归附,在政治上具有极强的象征意义!这代表着连最偏远、最“化外”的区域,都已承认他刘湛的“天命”所向,这对他即将进一步展开的、旨在彻底终结乱世的大一统伟业,无疑是一剂强大的助力,一种无形的背书!

“好!好一个士威彦!好一个识时务者为俊杰!”刘湛抚掌大笑,洪亮的笑声在温暖的厅堂内回荡,震得梁柱上的微尘都仿佛在跳跃,“文若,速请士壹先生入内!不——”他霍然起身,玄色袍袖随之挥动,带起一阵微风,“孤当亲迎至辕门之外,以彰对士燮深明大义、主动归附之诚意看重,亦让天下人知我刘湛求贤若渴、礼遇功臣之心!”

这番姿态,既是做给士壹和交州看的,也是做给天下所有尚在观望的势力看的。

命令迅速传达下去。很快,魏公行辕那威严的辕门轰然洞开,两队衣甲鲜明、手持长戟的魁梧卫士肃然列队,一直从辕门排到主厅之外。虽然天空依旧飘着细密的冷雨,但所有仪仗士卒皆肃立雨中,纹丝不动,展现出魏军严明的纪律。

刘湛在诸葛亮、郭嘉、荀衍等核心重臣的簇拥下,缓步走出温暖的大厅,来到辕门之外。冰冷的雨丝落在脸上,带来丝丝凉意,却更衬得他目光炯炯,气度非凡。

只见辕门外,一支约百人的队伍正静静等候在雨中。他们虽然因长途跋涉而显得风尘仆仆,人马皆带倦色,衣袍也被雨水打湿,但其队伍阵型却保持整齐,护卫的士卒眼神精悍,显示出不俗的素养。为首一人,年约四旬,面容与传闻中的士燮有几分相似,肤色因岭南日照显得略深,气质儒雅中透着边地豪强特有的精干与历练,正是士燮之弟,交州使者士壹。他身后几名随从,小心翼翼地抬着几个沉甸甸的、覆盖着防雨油布的箱篓,想必便是臣表、印信、图册与贡品。

见到刘湛竟然亲自出迎至辕门,士壹眼中瞬间闪过极大的震惊与受宠若惊。他不敢有丝毫怠慢,连忙快步上前,不顾地上积存的雨水,撩起已然湿漉的衣袍前摆,便要行庄重的跪拜大礼,声音因激动而微微提高:

“交州使者,士壹,奉家兄交州牧士燮之命,拜见大汉魏公!魏公日理万机,竟亲迎于辕门之外,天恩浩荡,折煞下臣了!”

刘湛却在他膝盖将弯未弯之际,抢先一步,伸出双手稳稳虚扶,动作自然而有力,朗声道:“士壹先生不必多礼!远来辛苦,风雨兼程,孤心甚为感念!令兄士公,镇守南疆数十载,保境安民,传播文教,使岭表之地得沐王化,功在社稷,利在千秋!今又深明大义,于天下纷扰之际,率先归附朝廷,此乃国家之幸,社稷之福,更是天下万民之望所归!孤心甚慰,岂敢以寻常使者视之?快请入内叙话,驱驱寒气!”

这番话说得极有水平,既高度肯定了士燮的历史功绩,将其归附拔高到“天下万民之望”的政治高度,又给予了使者极高的礼遇,给足了士氏家族面子。士壹闻言,心中那块悬了一路的大石,终于“咚”地一声落了地,一股暖流涌遍全身,连冬雨的寒意似乎都驱散了不少。他连声道:“魏公谬赞,魏公厚爱!下臣……下臣感激涕零!”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