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62小说网>其他小说>三国从颍川开始逐鹿九州> 第六十四章 士燮的臣表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十四章 士燮的臣表(2 / 2)

一行人重新回到温暖如春的书房。侍从早已准备好干爽的布巾和热腾腾的姜茶。待士壹稍事整理,气息平复后,他再次郑重其事地取出那卷以上好交州细绢精心书写、以金线捆扎的臣表,以及用锦盒盛放的交州牧银印青绶、厚厚一叠户籍兵册图舆,还有那长得需要两名侍从展开的贡品礼单,亲自一件件恭敬地奉于刘湛面前的紫檀木大案之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六十四章士燮的臣表(第2/2页)

刘湛首先展开那卷臣表。绢帛质地柔韧,触手微凉。但见其上的字迹工整秀丽,显然是出自饱学之士之手,甚至可能就是士燮亲笔。言辞更是极尽恳切谦卑,将自己放在一个非常低的位置。

士燮在表中先是回顾了自己“蒙朝廷恩典,委以边州重任”的经历,简述了自己“战战兢兢,勉力维持,唯愿保境安民,不负皇恩”的治政理念。接着,他用大量华丽而恭敬的辞藻,盛赞刘湛“神武天纵,英明睿智,扫清寰宇,德配天地,功盖三皇”,是“天命所归的真龙天子”。他表示自己“虽僻处万里蛮荒之地,亦日夜闻风向慕,心向王化”。如今“荆襄既平,逆酋授首天下英雄,望风归附”,自己“不敢自外于王化,更不愿使交州百姓,因一己之私,而罹兵燹之祸”。因此,他“愿举交州七郡之地,户籍兵马,尽归朝廷”,而自己“年老力衰,愿解甲归田,躬耕垄亩,了此残生”,只求魏公“念在交州百姓不易,遣派贤能官吏治理之,则臣虽死无憾矣”。

姿态放得极低,几乎是主动交出了所有的权力根基,只求一个平安善终,言辞恳切,几乎令人动容。

刘湛阅毕,心中雪亮。这绝非士燮真心想要归隐,而是典型的以退为进之举,是一种极其高明的政治试探。他是在试探刘湛的气度与诚意,也是在为士氏家族争取最有利的条件。

他轻轻放下臣表,目光转向侍立在一旁、神色恭敬中仍带着一丝难以完全掩饰的忐忑的士壹,脸上露出了和煦如春风般的笑容,语气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力:

“士公此言,过谦了!更是大大的过谦了!”刘湛的声音在书房内清晰地回荡,“交州地处边陲,远离中原,山川险阻,烟瘴弥漫,蛮汉杂处,风俗各异,治理之难度,远超中原腹地!士公能以一人之力,威德并施,保境安民数十载,使文教得以南渐,商路得以畅通,百姓得以安居,此乃何等功绩?堪称大功于国,惠及千秋!孤,早已心向往之,敬佩不已!”

他略微停顿,目光扫过在场所有人,最终定格在士壹脸上,语气变得更加斩钉截铁,如同金铁交鸣:“今士公心怀坦荡,主动归附,此乃忠义之举,楷模天下!孤岂能因士公忠心可嘉,反而行那鸟尽弓藏、兔死狗烹之事,夺其职司,寒了天下忠臣义士之心?若如此,天下人将如何看孤刘湛?!”

“传孤令旨!”刘湛的声音陡然提高,带着一种颁布国策的庄严,“加封士燮为镇南将军、龙编侯,仍领交州牧,总督交州七郡一切军政要务!其子弟部属,如士壹、士、士武等人,皆据才录用,各有封赏!望士公能体察孤求贤若渴、信重功臣之心,继续为朝廷镇守南疆,安抚百姓,教化蛮夷,永固边陲!交州之事,孤,尽托于士公矣!”

这番话,如同惊雷,在士壹耳边炸响。不仅完全保留了士燮原有的权力和地位,更是加官进爵,从原本的“交州牧”虚衔,加封了拥有开府权力的“镇南将军”和象征极高荣誉的“龙编侯”爵位,并且给予了“永固边陲”的长期承诺和极大的信任!这远远超出了士壹和他兄长士燮最好的预期!

士壹闻言,激动得浑身剧烈颤抖,眼眶瞬间就红了。他猛地离席,不再是刚才那种礼节性的跪拜,而是真正的心悦诚服、感激涕零的五体投地大礼,额头紧紧贴在冰凉的地板上,声音哽咽,带着哭腔:

“魏公……魏公!如此厚恩,如此信重,实乃……实乃天高地厚之恩!信重如山之托!臣……臣代家兄士燮,代我士氏满门老小,代交州七郡百万军民,叩谢魏公天恩!魏公以国士待我士氏,我士氏必以国士报之!必当竭尽驽钝,效忠魏公,永镇南疆,若有丝毫二心,人神共弃,天地不容!”

他这次行的礼,充满了真挚的情感,是真正被刘湛的气度与厚赏所折服的表现。

刘湛再次离座,亲手将激动不已的士壹扶起,温言抚慰:“士壹先生请起,此乃士公应得之荣,亦是交州百姓之福。日后,你我便是一殿之臣,共同为这天下太平尽力,不必如此多礼。”

他又兴致勃勃地详细询问了交州的风土人情、物产民生、百越部落的情况以及海上贸易的现状。士壹此时心情激荡,自然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辞间充满了对兄长士燮治理成果的自豪,以及对魏公刘湛的无限恭顺与感激。

看着这宾主尽欢、其乐融融的一幕,郭嘉悄悄挪到诸葛亮身边,用羽扇半掩着嘴,压低声音,带着他那特有的、洞察世情的调侃语气笑道:“孔明,瞧瞧,瞧瞧这买卖做的。士燮这老狐狸,献上一块他自己原本就快有些力不从心、难以完全掌控的偏远之地,生怕咱们哪天想起来就去收拾他。结果呢?换来了名正言顺的镇南将军、龙编侯,世镇交州的合法权柄,家族荣耀更上一层楼。啧啧,这算盘打得,我在夏口都听得见响儿。”

他顿了顿,瞟了一眼正在与士壹亲切交谈的刘湛,语气中带上了一丝真正的佩服:“不过,咱们主公这气魄和手腕,也是真不小啊。不费一兵一卒,不耗一粮一钱,仅凭一纸诏令和一番诚意,就收了七郡之地,去了南顾之忧,还能把士家这地头蛇变成看家护院的忠犬,腾出所有手来专心对付江东。这政治账,算得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高,实在是高!”

诸葛亮羽扇轻摇,含笑低语,声音清越:“奉孝兄所见不差。此乃真正的双赢之局,亦是王道之策。士燮得其安富尊荣,家族延续;主公平定南顾之忧,彰显包容四海之胸襟,更能昭示天下,顺者非但可保全身家,更能得享尊荣,甚至比以往更加显赫。于安抚新附、招徕远人、加速一统之大局而言,利远大于弊。此乃明君之象也。”

接下来的几日,夏口城以极高的、近乎藩王国宾的礼节接待了士壹一行。刘湛亲自设下盛大宴席,为士壹接风洗尘,魏军文武重臣几乎悉数作陪,席间觥筹交错,言笑晏晏,既展示了魏公麾下的人才鼎盛与军容之壮,也让士壹深切感受到了中原文化的繁荣与魏公集团的强大向心力。

同时,刘湛以朝廷的名义,正式下达了对士燮及其子弟部属的册封诏书,印绶、冠服、仪仗一应俱全。并且,回赠了远超士燮贡品价值的丰厚赏赐——包括中原的丝绸、瓷器、典籍、精良武器铠甲,甚至还有数十名精通农事、工巧、医卜的各类人才,帮助交州发展。这让士壹更是感激万分,真正体会到了“归附中央”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

当士壹的使团队伍,带着无上的荣耀、厚重的封赏以及魏公的信任,浩浩荡荡、意气风发地离开夏口,踏上了返回交州的漫漫路途时,这个消息也如同插上了翅膀,迅速传遍了天下的每一个角落。

交州士燮的归附,其带来的震撼与政治意义,甚至超过了之前荆南四郡的传檄而定!这清晰地传递出一个信号:除了江东孙权、益州刘璋、汉中张鲁、西凉军阀等少数还在负隅顽抗的区域外,从幽燕到岭南,整个大汉帝国版图的核心与绝大部分疆域,已然全部纳入了魏公刘湛的势力范围或者说绝对影响力之下!

其势如日中天,煌煌不可直视!已非任何单一势力所能抗衡!天下大势,至此已然明朗无比。

站在夏口城头,猎猎江风吹动他的玄色征袍。刘湛望着士壹的使团队伍消失在南方苍茫的地平线上,目光深邃如渊。脚下,长江之水浩浩荡荡,奔流东去,如同不可阻挡的历史洪流。荆襄在他掌中已然安定,如今,连最南方的交州也已望风归附,正式纳入版图。

一股掌控万里江山、天下在我手中的豪情,在他胸中激荡。但更多的,是一种沉静而坚定的决心。

“奉孝,孔明,”他并没有回头,声音平静却带着一种仿佛已能决定他人生死的决断力,传入身后两位心腹谋士的耳中,“南方基本已定,后顾无忧。接下来,该是时候让那位躲在建业宫里,或许还在抱着周瑜病危的消息暗自垂泪的碧眼儿孙权,做出他最后的选择了。是体面地归降,保留一份富贵,还是……顽抗到底,自取灭亡。”

郭嘉嘿嘿一笑,走到刘湛身侧,望着烟波浩渺的江东方向,眼中闪烁着如同狐狸般狡黠而危险的光芒:“主公放心,这最后通牒该怎么写,这吓唬人的活儿,嘉最是在行。保管字字如刀,句句诛心,让那孙权小儿食不甘味,夜不安枕,连他后宫那些吴越佳丽都没心思欣赏了。”

诸葛亮亦缓步上前,与刘湛并肩而立,羽扇遥指东南,声音一如既往的从容淡定,却蕴含着强大的自信:“大势已成,乾坤已定。孙权若识时务,顺应天命,则江南富庶之地,可传檄而定,免动刀兵,实为苍生之幸。若其冥顽不灵,妄图凭借长江天险负隅顽抗……”他微微一顿,语气转冷,“则我王师东下,百战精锐,艨艟巨舰,亦当如摧枯拉朽,犁庭扫穴,毕其功于一役。”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