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62小说网>其他小说>三国从颍川开始逐鹿九州> 第六十七章 称帝的呼声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十七章 称帝的呼声(2 / 2)

然而,并非所有文官都立刻附和。队列中后部,一些原荆州系的降臣,如蒯越、韩嵩、刘先等人,面色则显得异常复杂,犹豫、不安,甚至有一丝惶恐。他们固然深深畏惧刘湛的权势,也感激其不杀与留用之恩,在魏公麾下也获得了不错的官职。但骤然劝进,改易天命,终结享国四百年的汉祚,对于他们这些自幼读圣贤书、深受汉室恩荫观念影响、甚至家族世代沐浴汉恩的传统士大夫而言,在情感归属、道德名节上,仍是一道需要艰难跨越的、近乎撕裂的鸿沟。他们低着头,眼神闪烁,不敢直视御座上的刘湛,也不敢轻易看向那些激动劝进的同僚,更不敢贸然表态,生怕一步踏错,便是在青史上留下千古骂名,甚至招来灭门之祸。他们的沉默,在这片劝进声中,显得格外突兀和引人注目。

刘湛端坐于御座之上,身躯挺拔如松,面色沉静如水,仿佛殿下那山呼海啸般、足以令寻常人心潮澎湃的劝进声,与他毫无关系,只是吹过耳畔的微风。他的目光,似有意似无意地扫过文官班列中那几个格外沉默、几乎要将头埋进胸膛里的身影,将他们内心的挣扎与恐惧尽收眼底。旋即,他的目光又在诸葛亮和郭嘉的脸上,若有深意地停留了一瞬。

诸葛亮手持羽扇,静立于文官前列,眼帘微垂,长而密的睫毛遮住了眸中的神采,俊雅的面容上一片平静无波,仿佛眼前这足以决定历史走向的喧嚣一幕,早已在他隆中对策的预料与推演之中,激不起半分涟漪。而郭嘉,则依旧是那副慵懒的姿态,甚至趁着无人注意,悄悄打了个哈欠,嘴角噙着一丝若有若无、洞悉一切的玩味笑意,眼神如同最灵敏的探针,在激动的人群、沉默的观望者以及御座上的主公之间逡巡,像是在欣赏一出早已安排好剧本、却依旧精彩纷呈的大型戏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六十七章称帝的呼声(第2/2页)

“胡闹!”

就在劝进之声愈演愈烈,几乎要成为朝堂唯一主旋律之时,刘湛终于开口了。声音并不算特别洪亮,却带着一股久居上位、不容置疑的凛然威严,如同冰泉泻地,瞬间浇熄了殿内躁动的火焰,压过了所有的喧嚣。

他目光如电,首先落在跪伏在地、一脸激动不甘的周仓身上,带着几分显而易见的斥责,却又并无真正的雷霆之怒:“周仓!孤平日里是如何教导你们的?为将者,当忠勇为国,岂可妄议朝堂大政?更遑论此等悖逆之言!孤乃汉臣,深受先帝厚恩,委以重任,托以孤……咳咳,”他似乎觉得“托孤”一词不甚妥当,微妙地顿了一下,“总之,世受汉禄,岂可行此不臣不义、僭越犯上之事?此话今日之后,休得再提!念你初犯,又是出于公心,此次不予追究,若再有下次,定按军法严惩不贷!”

他又将目光转向荀衍、陈群等劝进的文官,语气稍缓,却依旧带着斩钉截铁的坚定:“文若,长文(陈群字),尔等皆是熟读经史、明晓忠义之道的饱学之士,岂不知‘君君臣臣’之大义?如今天子尚在洛阳,春秋正盛,孤若行此僭越之事,与那董卓、李傕、郭汜等害国乱政之逆臣贼子,又有何异?尔等欲置孤于何地?此事,关乎臣节大义,日后不必再议!”

一番义正辞严、占据道德制高点的拒绝,掷地有声,回荡在寂静的大殿中,仿佛给刚才火热的氛围兜头泼下了一盆冰水。

周仓、甘宁等武将如同被掐住了脖子,满腔的热血和激动被硬生生堵了回去,面面相觑,脸上写满了不甘、困惑与难以理解,但慑于刘湛的威严,又不敢再言,只得悻悻地低下头。荀衍、陈群等人则躬身应诺:“臣等失言,请主公恕罪。”不再多言,但眼神中闪过的神色,却并非全然是失望。而那些原本沉默忐忑、如坐针毡的荆州降臣,如蒯越、韩嵩等人,则暗暗松了一口气,紧绷的肩膀微微放松,同时对刘湛这番“深明大义”、“恪守臣节”的表态,生出几分复杂的、混合着庆幸、感佩乃至一丝惭愧的情绪。

朝会就在这种略显诡异、沉闷、且各方心思各异的气氛中仓促结束。刘湛拂袖起身,在内侍的高声唱喏中,率先离开了承运殿。文武群臣各怀心思,如同潮水般躬身退出大殿,许多人依旧沉浸在刚才那石破天惊的一幕中,三三两两低声议论着,脸上的表情丰富多彩。

待到殿内闲杂人等都已散去,只剩下诸葛亮、郭嘉、荀衍等寥寥数名绝对心腹时,刘湛才缓缓靠向御座宽大的椅背,抬手轻轻揉了揉眉心,脸上那层精心维持的、“忠君爱国”的凛然面具悄然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与更加深沉的思索。

“主公方才那一番‘忠臣’表演,真是精彩绝伦,堪称影帝级别的水准。”郭嘉嬉皮笑脸地凑近了几步,浑无刚才在朝堂上的半分拘谨和肃穆,随意地倚靠在一根蟠龙金柱上,“先是周黑塔那憨货当‘锤子’,不管不顾地抡起来砸场子,把大家都吓了一跳;然后是文若他们这些‘棒槌’跟着敲边鼓,把道理说得冠冕堂皇;最后主公您这尊‘铁砧’稳稳一坐,义正辞严,既显了主公的威严与‘原则’,又表了对汉室的‘忠心’,还顺带敲打了一下那些心思摇摆、首鼠两端的荆州佬。这一手平衡玩得,高,实在是高!嘉佩服得五体投地!”他边说边做出夸张的佩服表情。

刘湛没好气地瞪了他一眼,顺手将案几上的一本奏折虚掷过去:“奉孝,就你话多,整日没个正形!孤看你是皮痒了。”但他眼中并无半分真正的责怪之意,反而带着一丝只有面对绝对心腹时才流露的松弛与询问,他将目光转向一直静立沉思的诸葛亮,“孔明,依你之见,今日之事,后续当如何?”

诸葛亮羽扇轻摇,沉吟片刻,清澈的目光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缓缓道:“主公今日之处置,思虑周全,极为妥当。称帝之事,关乎国体天命,神器更易,不可不慎,亦不可操之过急,所谓‘欲速则不达’。今日朝堂之上,劝进之声虽骤然兴起,看似汹涌,然细察其根基,主要在于军功集团之切身利益、北方元从士族对从龙之功的迫切期望,其情可原,其理却未必能立刻代表天下真正的人心向背。尤其江南孙氏未平,西川刘璋未附,汉室四百年名分余威犹在,若贸然应允,恐授人以柄,使顽抗者得借‘讨逆’之名,联合抗我,于大业不利。”

他走到殿中,继续分析,声音平稳而富有穿透力:“主公今日断然拒绝,其利有三:其一,可保全‘汉室忠臣’之清名,占据道德高地,堵住天下悠悠众口,令潜在对手无隙可乘;其二,可借此试探群臣真心,观察各方势力反应,尤其是荆州新附士人之心态,便于日后甄别、笼络与掌控;其三,亦是留下充分的转圜余地与操作空间。待时机真正成熟,譬如……待我大军西指,平定益州,尽收天府之国,或待王师东下,迫使江东孙权势穷力屈,纳表称臣之日,则水到渠成,天命自归,天下再无杂音。届时,非主公欲取之,实乃天命民心,不得不受之。”

刘湛微微颔首,深邃的眼眸中流露出赞许与认同。这正是他心中反复权衡、思之甚详的考量。称帝是必然的终点,但通往终点的道路和时机却至关重要。他需要的是如同烹小鲜般,掌握火候,步步为营,不断积累压倒性的实力和无可争议的威望,同时通过各种手段潜移默化地削弱汉室的合法性,强化自身“天命所归”的形象,直到全天下所有人都觉得他刘湛称帝是顺理成章、众望所归。

“孔明所言,深得孤心。”刘湛沉声道,“只是,”诸葛亮话锋一转,睿智的目光中带着提醒的意味,“今日之后,称帝之议既已由周仓将军在正式朝会上提出,便如同种子落地,无论主公是否应允,其已然公开,必将在此番胜利的土壤中迅速生根发芽,蔓延滋长。军中将士,麾下臣工,乃至地方官吏,此议必将成为私下议论、暗中推动的暗流。主公需善加引导,巧妙掌控,既不可过分压制,以免寒了功臣骁将之心,挫伤其积极性;亦不可放任自流,坐视其形成不可控的舆论压力,甚至被别有用心者利用,徒增内部纷扰与变数。”

郭嘉接口道,语气恢复了惯有的狡黠与轻松:“孔明说得对。这事儿啊,就像熬一锅上好的老汤,火候不到,汤不香,没滋味;火候过了,汤就糊了,串了烟味,坏了食材。咱们现在,就是得耐着性子,慢慢地、均匀地添柴加火,让这锅汤自己咕嘟起来,让香气自然而然地飘散出去,勾得所有人都馋涎欲滴,觉得不喝上这口汤就浑身不自在。”他比喻得颇为形象。

“比如,”郭嘉掰着手指头,眼中闪着光,“可以让下面那些负责文书宣传的官吏,多撰写些文章诗词,在各地广为宣扬主公您的丰功伟绩,什么‘功超桓文,德迈尧舜’啊,什么‘拯生灵于涂炭,挽狂澜于既倒’啊,总之就是往‘天命所归’、‘众望所系’上使劲靠。再比如,”他压低了些声音,带着一丝神秘的笑意,“可以让那些方士、谶纬家,‘偶然’在什么地方发现点祥瑞啊,比如白龟、赤雁、甘露降、嘉禾生之类的,或者‘解读’出一些有利于主公的图谶符命,什么‘代汉者,当涂高’之类的老调也可以翻新一下嘛……嘿嘿,这些事情,操作起来,嘉倒是颇有些心得。”他笑得像只刚刚成功偷到肥鸡的狡猾狐狸。

刘湛听着两位左膀右臂鞭辟入里的分析和看似“歪门邪道”实则切中要害的建议,心中的脉络越发清晰明朗,如同拨云见日。他站起身,缓步走到殿阁的雕花长窗前,负手而立,望着窗外庭院中春日明媚、生机盎然的景色,嫩绿的叶片在阳光下透明如翡翠,绽放的鲜花姹紫嫣红。

但他的目光,却仿佛穿透了这眼前的繁华与安宁,投向了更遥远、更广阔的天地。他缓缓道,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力:“孤知道了。称帝之事,暂且按下,依今日之议,不再公开提及。当前首要之务,仍是脚踏实地,稳固荆州新政,积蓄钱粮,整顿军备,安抚士民。至于西川……”

他没有再说下去,只是微微眯起了眼睛,远眺西方。但殿内剩下的几位心腹,都从他眼中那抹一闪而过的、如同鹰隼锁定猎物般的锐利光芒中,读懂了一切。那是一种志在必得的野心,一种即将挥师西向、席卷巴蜀的磅礴气势。

称帝的议题,如同一颗被周仓今日莽撞却又恰到好处地埋下的火种,虽然被刘湛亲手暂时覆盖上了一层“忠义”的泥土,但其在地下燃烧的能量却并未消失,反而在积蓄,在等待。只待合适的时机——或许是下一场决定性的胜利,或许是一次精心策划的“天命昭示”,或许仅仅是时间流逝带来的民心彻底转向——这股力量便会破土而出,燃成燎原之势,将这延续了四百年、早已腐朽不堪的旧天下秩序,彻底焚毁,在废墟之上,锻造出一个崭新的、充满活力的、属于他刘湛的煌煌帝国。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