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62小说网>其他小说>三国从颍川开始逐鹿九州> 第六十七章 称帝的呼声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十七章 称帝的呼声(1 / 2)

第六十七章称帝的呼声(第1/2页)

襄阳的春日,在凯旋盛典与封赏的狂欢如潮水般退去之后,并未就此沉静下来,反而像是被投入了一块巨石的深潭,表面波澜虽暂歇,水下却涌动着更加汹涌澎湃、难以抑制的暗流。那股因空前胜利和权力臻至巅峰而催生出的、某种早已超越人臣界限的渴望与躁动,如同地底奔涌的岩浆,开始在魏公集团的核心圈层,特别是那些从龙日久、功勋卓著的文武重臣心中,如同藤蔓般悄然滋生、疯狂蔓延,最终汇聚成一个越来越清晰、也越来越大胆的声音——这声音,关乎天命,关乎正统,关乎一个崭新帝国的诞生。

辰时正,魏公府议事正殿“承运殿”内,气氛与往日商议军政要务时截然不同。

虽然依旧是文武分列左右,甲士持戟肃立,殿宇深沉,檀香袅袅,但空气中似乎弥漫着一种微妙的、几乎可以用手触摸到的张力,混合着难以掩饰的兴奋、小心翼翼的试探,以及某种历史节点即将来临前的凝重与压抑。连殿外庭院中那些在春日暖阳下啁啾跳跃的雀鸟,此刻清脆的鸣叫传入殿内,听在众人耳中,都仿佛带着几分不同寻常的、如同命运鼓点般的意味。

刘湛高踞于丹陛之上那宽大的、雕刻着蟠龙纹的鎏金御座中,七旒冕冠垂下的玉珠轻轻晃动,在半明半暗的光线下闪烁着温润而神秘的光泽,巧妙地遮掩了他部分眼神,令人难以窥探其内心深处真正的波澜。但那透过珠玉缝隙偶尔投射出的目光,依旧沉稳如万丈深潭,锐利时又如划破夜空的闪电。他刚刚听完荀衍关于荆北各郡春耕进展及屯田安置流民情况的详细汇报,对初步呈现的成效表示了肯定,正待转向,准备询问郭嘉关于整顿商路、清剿水匪的最新进展。

然而,历史的洪流往往在看似平常的瞬间骤然改道。

未等郭嘉那略显慵懒的身影从文官班列中挪出,武将班列中,位居前列的荡寇将军周仓,却如同被压抑许久的火山找到了喷发口,猛地向前踏出一步!他身形魁梧如山,这一步踏在光洁如镜的金砖地面上,发出沉闷的响声,瞬间将殿内所有人的目光都如同磁石般吸引了过去。

“主公!”周仓抱拳躬身,声若洪钟,那粗犷的嗓音震得殿内空气都似乎嗡嗡作响,梁柱上的微尘仿佛都在簌簌下落,“末将是个粗人!直肠子,不懂那些文人拐弯抹角、之乎者也的大道理!”他黑红色的脸膛因激动而泛着油光,环眼圆睁,目光灼灼地望向御座上的刘湛。

“但末将跟着主公,从颍川杀到河北,从河北平定中原,又从中原杀到这荆襄之地!眼看着主公您扫平袁绍等群雄,迎奉天子,安定北方,如今更是连周瑜、刘备这等枭雄都败在您手下,连这号称江东屏障、天府之土的荆州九郡都尽数纳入麾下!主公您立下的这功业,”他挥舞着大手,声音又拔高了几分,“远超古今!什么霍光、什么伊尹,那些古之名臣,给主公您提鞋都不配!”

他顿了顿,粗重的呼吸声在寂静的大殿里清晰可闻,环眼扫过殿内或惊愕、或期待、或沉思的群臣,继续用他那特有的、毫无修饰的语言吼道:“可如今天子呢?暗弱无能,久居洛阳深宫,如同傀儡!说句大不敬的话,德不配位!这万里锦绣江山,是主公用手中的刀枪、用麾下儿郎的血汗、用您那神鬼莫测的智谋,一寸寸、一尺尺打下来的!是咱们兄弟用命拼来的!凭什么……凭什么咱们还要向那洛阳宫里,那个不闻兵戈、不识疾苦的孺子称臣跪拜?!这口气,俺老周憋了很久了!”

他猛地再次抱拳,几乎是用尽全身力气喊道:“依末将看,这皇帝宝座,早就该换人坐了!就该由主公您这等顶天立地、功盖寰宇的真英雄来坐!末将今日豁出去了,昧死恳请主公,顺应天命,登基称帝,正位九五!如此,方能安天下亿万民心,方能定我等臣子效死之志!请主公为天下计,登基!”

这番话,如同在看似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块千斤巨石,瞬间激起了滔天巨浪!

殿内先是一寂,死一般的寂静!仿佛连空气都凝固了,所有人的呼吸都在那一刹那停滞。文武百官,无论是颍川元从,还是荆州新附,都被周仓这毫无铺垫、石破天惊、直指终极目标的劝进给震得魂飞魄散,目瞪口呆。劝进之声,私下或有流传,但在这庄严肃穆的正式朝会上,由周仓这等核心大将如此赤裸裸地喊出,其冲击力无疑是颠覆性的!

旋即,短暂的死寂被打破,武将队列中,如同被点燃的干柴,爆发出热烈甚至狂热的响应!

“周将军所言极是!字字句句都说到了俺的心坎里!”甘宁第二个跳了出来,他本就性情桀骜,不拘礼法,此刻更是意气风发,锦衣晃动,“这天下,自古便是有德者居之,有力者据之!汉室气数已尽,四百年轮回,此乃天道!主公雄才大略,仁德布于四海,功业盖过三皇五帝,早该当皇帝了!末将愿为先锋,为主公您开疆拓土,扫平一切不臣之徒!请主公登基!”

“末将附议!”徐晃沉稳踏前一步,他虽然不似周、甘二人激动外露,但语气坚定,目光炯炯,“主公登基,上合天心,下顺民意,更是我军将士众望所归!徐晃及麾下将士,誓死效忠新朝!”

“文聘亦附议!”文聘紧随其后,他心情或许更为复杂,但此刻表态却毫不含糊,“主公乃天命所归,非仅荆襄,实乃天下共主!聘愿率荆州水师,效忠陛下,永镇江防!”他甚至在激动之下,直接改口称了“陛下”。

“末将等附议!”“请主公登基称帝!”张辽、于禁等将领也纷纷出列,躬身请命,声音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声浪,在宏伟的大殿内回荡。对他们这些浴血沙场、将脑袋别在裤腰带上拼杀的将领而言,主公称帝,不仅意味着他们个人能够获得更高的爵位、更厚的封赏,更代表着他们所效忠的政权将彻底摆脱“权臣”的影子,走向完全的正统与稳固,他们的功勋也将随之载入新朝的丹书铁券,光耀门楣,泽被后世!这是从龙之功的极致体现!

文官队列这边,反应则稍显复杂和迟缓。以荀衍为首的部分原颍川系及北方士族出身的官员,在最初的惊愕之后,迅速交换了眼色,随即也纷纷出列表态。他们深知,这不仅是大势所趋,更是他们巩固自身在新朝地位的关键时刻。

荀衍整理了一下略显褶皱的朝服衣冠,上前一步,他的言辞比起武将们的直白粗犷,要文雅、含蓄、引经据典许多,但内核意思却同样明确甚至更为深刻:

“主公,”他声音洪亮,带着士大夫特有的庄重,“周将军、甘将军等人虽言辞质直,然其心赤诚,可昭日月,其情可悯,其理可鉴。臣等亦有所思,不得不言。”他略一停顿,仿佛在组织最具说服力的语言。

“自桓帝、灵帝以来,汉室衰微,朝纲紊乱,忠良屏息,奸佞当道,乃至董卓乱政,李郭肆虐,天下分崩,苍生倒悬,此实乃四百年来未有之浩劫。幸赖主公,天纵神武,起于州郡,秉持大义,扫除群凶,廓清宇内,迎奉天子于危难之际,安定黎庶于水火之中。此等拯危扶倾、再造乾坤之不世功业,虽古之圣王,如商汤、周武,亦不能专美于前。”

他巧妙地将刘湛与古代圣王相提并论,继续道:“今天下大势,已然明朗。中原腹地,尽归王化;荆襄形胜,望风披靡;交州岭南,纳土来归。三分天下,主公已据其二!此非人力所能及,实乃天命之所归也!观星象则紫微移位,察民心则翘首以盼新朝。《易》云:‘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如今正是其时!若仍拘泥于虚名,恐非社稷之福,亦非天下苍生之愿!”

他最后深深一躬,声音带着恳切:“故臣等,昧死百拜,恳请主公,体察天心,俯顺民意,早正大位,践祚称帝!如此,则国本定,社稷安,纲纪振,万民幸甚!天下幸甚!”

荀衍的话语,如同给周仓等武将的直白请愿,披上了一层华丽的理论外衣和“天命”、“民心”的正当性包装,使其从单纯的武力推崇,上升到了哲学和历史必然的高度。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