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刘备谋雍州,劝卢植入扶风(求首订求月票)
巡防?
何某巡防个鬼!
何进本就气闷,被刘备调侃后更为气闷。
但刘备此刻笑容温润,何进也不好发飙,只好赔笑回应:「何某身为大将军,不能总是待在府中,偶尔也得亲自指导将士一番。刘校尉怎也在此?」
刘备佯装一叹:「还不是被那群太学生闹的,这群太学生也太不懂事了,不好好待在太学治经论典,非得跑到游宫来教陛下怎麽当皇帝。陛下乃天子,天子所为,岂是凡人能教的?」
话音一转,刘备又松了口气:「不过现在没事了。陛下也不会真的跟一群太学生置气,所以我也准备返回平乐观了。大将军若有闲暇,也可随我前往平乐观。身为大将军,指导将士不能厚此薄彼啊。」
刘备虽然说得轻巧,但何进不敢真信,随即打了个哈哈:「刘校尉相邀,何某本当前往。但今日天色已晚,改日何某有了闲暇,一定会去平乐观的。」
「如此,我就不叨扰大将军了。」刘备微微拱手,招呼身后众人离开。
看着如长蛇一般离去的西园兵,何进脸上的笑意也逐渐凝滞:「没想到短短十馀日,刘备就尽掌西园军。袁绍就是个蠢货,白白将西园军让给刘备。」
一想到袁绍躲在河内不敢入洛阳,何进又是一阵气闷:若袁绍肯回洛阳,西园军又岂会被刘备一人执掌?
「大将军,我还要入游宫吗?」刘辩见何进面容冷峻,心有畏惧的询问。
何进冷哼一声:「辩皇子既然来了,又岂能不入游宫?带上你的医工仔细为陛下诊断,务必要确认陛下的病情是否真的已经到了回天无术的地步。」
而在心头,何进又补充了一句:若陛下真的回天无术,那就不仅仅只是立太子,而是要立新君了。
刘辩不敢忤逆何进,唯唯诺诺的点头后,在吴匡的护卫下,带着医工径直入游宫见刘宏。
蹇硕虽想拦截,但又有心无力,只能瞪眼看着刘辩带来的医工为刘宏诊断病情。
而医工的诊断结果,也让何进心头的气闷也转为喜悦。
「陛下已经病入膏育,随时都可能殒命,医工说了,即便陛下以补药续命也绝不会活过两个月,大将军需早作打算。」吴匡不由兴奋,低声禀报。
张璋也是兴奋道:「只要辩皇子继位,大将军的威望将会无人能及。」
对吴匡丶张璋而言,一旦刘宏病逝刘辩继位,二人身为大将军亲将必然会封侯拜将,前程似锦。
「两个月会发生很多事,尔等不可大意!」何进故作镇定,但翘起的嘴角已经暴露了内心的狂喜,又吩咐道:「从现在起,你二人轮流在游宫外巡防,以防不测。越是这种时候,就越不能出现意外,明白了吗?」
「我等必不负大将军所托!」吴匡丶张璋兴奋而呼。
另一边,刘备并没有直接返回平乐观,而是在中途绕道来寻卢植。
自回洛阳后,刘备为了避嫌,也没去拜谒卢植。
而今刘宏病情严重,时日无多。
一旦刘宏逝去,不论刘备能否当上雍州牧,都会引兵前往长安。
去了长安后,洛阳诸事刘备就管不到了,在走之前,刘备还得为卢植谋条退路。
在这个时代,卢植是刘备真正的授业恩师。
即便同为卢植门生,也不是谁都能跟着卢植学习书经典籍后还能再跟着卢植学兵器丶骑御丶阵法以及兵家礼仪丶哲学丶文书丶算学丶历史丶地理等专业知识。
再加上刘备时常打卢植的名义,将后世的经典名言冠以「卢师曰」「卢公有言」「卢公在川上曰」等等。
师徒之情,远非常人可比。
刘备又是个重情重义的,既不愿卢植被董卓威胁离开洛阳还要走小路逃避追杀,也不愿卢植被袁绍忽悠为军师后郁郁而终。
得知刘备求谒,卢植忙将刘备请入内室,又屏退左右:「玄德,卢某听闻你今日引西园军接管了西城门的城防,又带兵马去了游宫,可是陛下病情又有了变化?」
刘备轻叹一声:「不敢欺瞒恩师,陛下恐怕时日无多。」
卢植「唉」了一声:「陛下若死,洛阳必有大变。玄德可知陛下准备立何人为太子?」
刘备坦然直言:「陛下欲立协皇子为太子。」
「果然如此。」卢植揉了揉额头,头疼道:「虽然立辩皇子会让大将军权势更盛,但自古以来,废长立幼皆为取祸之道。陛下如此执着要立协皇子,大将军又岂会甘心?不知又会有多少人因此而丧命。」
「帝王家事,非我等能决。我所在意的,是恩师的安危。」刘备对立刘辩还是立刘协没兴趣,不论是立谁都只是权臣傀儡罢了。
卢植讶异的看向刘备:「玄德此话何意?卢某从不参与立嗣之争,又能有什麽危险?」
刘备斟酌了片刻,道:「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恩师虽然置身事外,但并不能完全避免祸事。留在洛阳,凶险难料,恩师不如自请为右扶风,治民御贼,以报国恩。」
「前将军虽然暂时击溃了王国等叛军,但叛军并未心服,必会复来。以我之见,对付叛军当以心战为上,兵战为下」,前将军识兵战而不谙心战,想要彻底平定叛军,非恩师莫属!」
劝卢植去扶风,虽然会桎梏刘备的野心,但刘备也希望卢植能卒于任上无憾而终,而非愧对国恩郁郁而亡。
卢植面有迟疑。
能在洛阳为尚书,谁又会真的愿意去扶风郡当太守?
京官和地方官的区别,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但刘备的劝说又十分在理:于私,是趋吉避凶;于公,是治民御贼。
「兹事体大,容卢某慎思。」
卢植没有答应但也没否定,即便要自请为右扶风,也不能仓促决定。
「玄德只劝卢某入扶风,可有想过你自己又当如何避祸?」
卢植对刘备这个门生十分看重,也不愿刘备因两宫之争而招来祸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