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62小说网>其他小说>葬明1644> 第247章 诏书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47章 诏书(1 / 2)

[262小说]:262xs. c o m 一秒记住!

韩复现在担心的事情有很多,涉及到兵员的补充与扩招,阵亡将士的抚恤,重新构筑防御设施,安置流民开垦荒地,完善襄樊营的军工体系,对襄樊营的编制进行重新调整,还有就是想办法搞钱等等等等。

没有钱,什么事情也做不成。

但归根结底,最担心的其实只有一件事,那就是阿济格还会不会回来。

或者说,清兵主力会不会回来,什么时候回来,以多大的规模。

在原本的历史上,大顺政权和弘光政权相继被平定之后,阿济格于六月班师凯旋,而多铎也于九月回到了他并不忠诚的京师。

吴、尚、孔、耿鸟尽弓藏,被安置到了辽东,颇有种自今天下无事,你们从此就岁月静好的样子。

这几人回去之后,多罗贝勒勒克德浑闪亮登场,挂平南将军印,驻守江宁。

与勒克德浑一起闪亮登场的还有大清第一完人洪承畴。

当时大顺和弘光政权已被摧毁,残存的南方抵抗势力正陷入唐王和鲁王争立的漩涡当中,怎么看都是不成气候的样子。

洪承畴和勒克德浑一文一武,满怀期待地以为,可以不要太大的力气,就能够招抚江南。

包括清廷的统治们,同样满怀信心。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多尔衮食言而肥,违背了入关之初做出的“天下臣民照旧束发,悉从其便”的承诺,要求“各处文武军民尽令?发,倘有不从,以军法从事。”

甚至还说出了“君犹父也,民犹子也;父子一体,岂可违异?”这样无耻至极的话。

人为的给自己增添了许多难度。

很多已经归顺清廷的地方,在?发令到达之日,又重奉大明正朔,激烈抵抗起来。

只是这个时候像多尔衮、多铎这些人,还没意识到非政府武装居然比政府武装还要难打,大顺和大明的中枢被瘫痪之后,去中心化的抵抗运动反而更加持久和坚强。

这个夏天,满清的军事贵族们,都还沉浸在南中各省传檄可定的美梦当中。

在1645年到1646年的这段时间里,名义上还归属南明的地盘依旧很可观,而清廷在南方的兵力其实并不多。

这就是能够让韩复喘口气,扩张实力和影响力的黄金窗口期。

当然了,就像是前几天在河边,韩都尉说的那句非常不要脸的话一样??我改变了中国。

樊城这一战,是原本历史上所没有的,两名王的战绩也足以使得天下震动。

那么,阿济格和多铎这些人,是否还会班师回朝,就不太好说了。

历史的浪潮在滚滚向前的时候,出现了一点小小的偏差。

这点小小偏差,可能就会引起蝴蝶效应。

阿济格要是打完李自成之后,觉得还没过瘾,再回过头来与自己死磕的话,那韩复感觉,就很难守得住了。

而且阿济格若真的要来,韩复也不打算再死守了。

一方面很难守得住,另外一方面,他表现的越能打,吸引来的清兵就会越多,到时候,自己成了众矢之的,就会形成一种局面,即自己顶在前面抗下所有输出,而南明小朝廷里的那些类人生物们在后面疯狂内斗,这简直是最

糟糕的一种发展。

更为现实的因素是,襄樊营在樊城之中,损失也相当的惨重。

顶在第一线的几个千总司,伤亡都在六成以上。

短时间内,是很难重新投入战斗的。

俘虏的吴、尚两部兵马,大约有三四千左右,这些人,韩复自然也不敢不限制的放手使用。他打算甄别之后吸收一部分,然后剩下的让班志富等人领着,去兴安州那边与大西军还有贺珍他们相爱相杀。

兵力还未恢复之时,阿济格真要来的话,他说不得就只能暂时收缩防线,领兵撤退,开展艰苦卓绝的敌后斗争了。

因此,为了能有个安稳的大后方,争取武当山的支持就显得尤为重要。

樊城保卫战刚打完,韩复就立刻给玉虚宫写了信,邀请清蘅子带人过来,为死难者做法事,为此地的信众们讲经说法。

这确实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工作。

这几天的功夫里,襄樊营征发了大量的民夫到樊城这边来筑城,这么多丁壮聚集,天然就充满了各种不稳定的因素,很容易爆炸的。

而通过宗教的方式来获得稳定度,就是个很好的法子。

韩复相信,玉虚宫很乐意做这样的事情。

事实也确实如此,清蘅子一行,来得比他想象中的还要快。

这时。

韩复丢下丁树皮等人,让他们好好算账,自己则急匆匆的出来迎接。

清蘅子还是那日在青云楼上见到的打扮,白衣胜雪,气质脱俗而又清冽。

只是如今天气渐热,清蘅子身上的道袍单薄了许多,更显得这位玉虚宫仙姑身姿挺拔,体态婀娜。

韩复是个俗人,前后两辈子加起来都是个俗人,各种意义上的俗人。

本来嘛。

对于这种太过高冷,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会本能的敬而远之。

但清蘅子姣好的身材,尤其是那对看起来就很宽广的胸怀,则很好地冲淡了这种疏离感。

男人嘛,很少有不喜欢大的。

尤其是清蘅子的身份与装束,天然的就提供了一种禁忌与反差感。

嘶......这样的人做自己的媳妇,确实也很不错啊。

清蘅子自然不知道韩大将军充斥脑海中的各种三俗的念头,在这位武当山仙姑的视角里,韩复明显瘦了许多。

他原先丰神俊朗,一双眼睛很是有神。

但此时,韩将军眼窝深陷,脸颊也向里面凹着,嘴唇泛白,有着道道皲裂的细纹,在那周围,是浓密而又杂乱的胡须。

穿了件半新不旧的袍子,石玄清捧着盔甲和佩剑紧紧跟在后头??樊城周围,还难言绝对的安全。

他整个人几乎瘦了一圈,让清蘅子都有些恍惚,有点认不出来了。

只有那腰背依旧挺得笔直。

“去岁青云楼上匆匆一晤,不想今日再见,却是此时此地,此情此景。时移世易,仙姑风采依然,令人羡慕啊。”

韩复掸了掸袍子上的灰尘,勾勒嘴角,又笑道:“小生来得仓促,既未沐浴,也未更衣,如今这幅尊容,恐怕有碍仙姑观瞻,失礼了。”

是了,还有这叫人一看便觉得舒心的笑容也未曾变。

之前在青云楼的时候,双方还没有确定关系,并且那时还处在一种讨价还价的语境当中,清蘅子心中的尴尬,窘迫和紧张,多过其他。

现在虽然也还未确定关系,但这次过来,就是为了确定关系来的。

心境自然不同。

这便是两名王,取得甲申以来抗清第一大捷的大英雄;这便是自己日后要厮守相伴的相公了。

看着眼前之人,清蘅子又是激动,又是心疼,种种情绪涌了上来。

脸也红,眼圈也红,见礼之时,说话都有些变调。

韩复挑了挑眉头,原来仙姑也会脸红的啊。

“城中比较乱,咱们沿着河边随便走一走吧。”

“好。”

2 𝟼 2 🅧 𝒮 . co 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报错(免登录)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