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2小说]:262xs. c o m 一秒记住!
等待消息的时间里,韩复在荆门州也没有闲着。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祭祀文庙,给孔老二上香、送冷猪肉吃。
说实话,韩复作为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的新青年,以前对孔老二是很不屑的。后世在网络上,没少大放厥词,批儒批孔。
但此一时彼一时,对于统治者而言,儒家那一套实在是太香了,鞑子来了都要捡起来用,更不要说韩复了。
只要做出尊师重道,崇奉名教的样子,那不管他韩某人做事再怎么出格,都自有大儒为他辩经。
高斗枢就是现成的例子。
这位昔日的郧阳孤臣,如今见天的在《襄樊公报》上为韩大帅鼓吹,很卖力的。
祭祀文庙之后,又专门设宴款待荆门士绅名流,耆老文士,韩复推杯换盏,给足了他们面子。
除此之外,韩复在荆门州的另外一个重要工作,就是实地调研秋收情况,为荆门州的秋收工作指明方向。
荆门州往南地势和缓开阔,水系丰沛,自来就是湖北的一大粮仓。
如今已经过了八月半,正是秋收正忙的时候。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田埂边的一处土坡上,张维桢侧身笑道:“每当看到这般景象,便总是感慨大人此诗之生动形象,气度恢弘。”
“下地干活的才是英雄好汉,咱们这些人站在干岸上指指点点,就不要互相吹来吹去了。”韩复今天换了件褐色布袍,戴宽檐草帽,看起来还真有点老农的气质。
本来嘛,韩复就是农民的儿子,小时候干过农活的。
“藩帅此话,恕小人万死不敢苟同。”王克圣穿得比韩复还要朴素,也始终弯着腰,“藩帅可知,这里原先是什么地方?”
“什么地方?”
“好教师知道,这里原先是大宋岳王昔日抗金的所在。在此不远,有岳王城遗址留存。”
“哦?岳王乃是本藩素来敬重的民族英雄,想不到今天竟到了他老人家曾经战斗过的地方。”
“藩帅,岳王虽为民族英雄,气壮山河,素来为世人敬仰。但在小人心目中,藩帅比之岳王亦是分毫不差。岳王是大宋砥柱,而藩帅则是我荆湖之柱石。藩帅刚才说,站在干岸上指指点点,此言实在大谬。”
王克圣身宽体胖,唯独两只眼睛小小的,但此刻,那两只小小的眼睛里,写满了“我太进步了”四个大字,“如今天下板荡,社稷倾颓,九州废为丘墟,人民流离失所,倒毙于野的不知凡几。幸天降我韩大帅,扫清妖氛,保荆
襄之安堵,这才有百姓安居乐业,家家丰收的景象。试想,荆襄若无我韩大帅,岂不万古长夜耶!要说英雄,在小人看来,藩帅才是荆襄最大的英雄!”
张维桢和魏大生等人听得都有些呆住了。
王大人,你还真是抓住一切机会,想尽一切办法的拍马屁啊,这谁能比得过你啊。
韩复一愣,旋即仰头大笑,复又摇头道:“王大人,马屁人人爱听,但没什么用啊。你把今年的秋收工作做好了,就是对本藩最大的忠诚。王大人,今年郧阳、襄阳都遭了兵,夏收秋收都受到不小的影响,我襄樊镇能不能吃
得饱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王大人的工作啊。你要是能做好了,我韩再兴拍你的马屁都可以。”
王克圣脸上的笑容立刻就僵住了,他最怕的就是大人说这个。
“藩帅明鉴,荆门州也受了兵灾,原先倒是没什么,但从七月间开始,就有大股流贼出没,劫掠乡野,干尽了坏事。你说,他们早不来晚不来,偏偏赶在这个时候来,这不是作孽么。”
他先倒了一通苦水,见没人接茬,而且韩大人也似笑非笑的望着自己,只得硬着头皮又道:“不过请藩帅放心,荆门州本岁所有屯堡的秋粮,一定足额办纳。
“屯堡的事情,何必让王大人操劳?本藩可是带着人来的。”韩复指着身后的魏大生:“瞧见没有,魏大生,中军衙门屯事房的主事,你们之前是见过的,屯堡的事情归他管,王大人专管民田即可。”
荆门州作为襄阳的南大门,一度先后为张献忠、李自成和左良玉部所蹂?,但这一二年没有大的战事,民力有所复苏。
该州剔除远安和当阳的部分,大概有四十万亩的田土,其中一大半都掌握在当地的豪绅大户手中,自由民和流民耕种的田地大约有几万亩,还有十几万亩的抛荒地。
只不过这些抛荒地,已经由事房陆续组织屯垦开荒了。
今年年成不错,韩复主要的目标,就放在那些丰收的大大小小的地主身上,少则数万,多则十数万,这些粮食是跑不了的。
王克圣再怎么拍自己马屁也没用,能不能啃下硬骨头,给自己弄来粮食,才是对他真正的考验。
在田野里转了一圈,时间快到晌午了,一行人又到了不远处的岳王屯。
这是荆门州南部规模较大的一座屯堡,也是屯事房下力气打造的一个模范试点。
岳王四面都有夯土高墙,土墙转角的位置还起有碉楼,上面有着大刀、长枪的乡兵在巡逻,俨然就是一座小型城池。
“卑职岳王屯屯长赵登奎见过大帅!”
韩复在门口遇到了前来迎接的屯长,目光扫过对方空荡荡的袖管,以及挂在胸前的一枚黄澄澄勋章,问道:“赵登奎......你先前当过兵?”
赵登奎个子不高,二十六七岁的样子,脸黑黢黢的,闻言大声道:“回大帅的话,卑职先前是第三千总司第二局六旗的旗总,去年在赵家湾被炸断了一条胳膊,因伤退伍的,后来就被安置到了岳王屯组织流民垦荒。
“陈大郎的兵,去年都是打过硬仗的,荆门州能光复,你们要记头功,不错。退伍之后能做屯长,也是个好差事了。”韩复指着赵登奎,忽然扭头向魏大生问道:“魏主事,他到岳王屯来当屯长,给你使钱了没有?”
“呵呵......”魏大生哪里想到大人会突然来这么一句,吓得脸都白了,干笑道:“大,大人说笑了。“
韩复盯着魏大生看了两眼,忽地哈哈一笑,又朝赵登奎道:“赵长,我们都是空着肚子来的,今天的晌饭,可就要在你们这里叨扰了。”
一行人进了屯堡,跟在后头的魏大生长长松了口气,脸色煞白,额头上全是汗。
屯堡里没有青云楼、眠月楼那般精致的菜式,但很丰盛。
不仅有红焖野猪肉、山鸡炖蕨根粉、蒸武昌鱼这样的硬菜,还有几样凉拌野菜、鲜豆腐等时蔬,喝的则是自酿的米酒。
主食就是当季新收的稻米饭。
满满当当一大桌子的酒菜,大丰之年,一点都不过分。
虽然有点超标,但毕竟是自己这个大领导下乡调研工作,他是屯长的话,他也得超标接待啊,这都是可以理解的事情。
而且赵登奎很聪明,没有硬上那些山珍海味,也没有从城里请炒菜厨子过来,就是从本屯的食材下手,展示丰收的喜悦,让大家吃着就很舒心。
韩复下午还有公务,但也和赵登奎等人碰了几杯。
酒过三巡之后,赵长也汇报起了工作。
岳王屯是屯事房重点打造的模范屯堡,又是襄樊镇的南大门,得到的支持最多。
如今有600多户,4000多人,耕地一万两千多亩,大多数都是水田。
除此之外,还从每户抽丁一员,组织起了乡兵。
② 𝟼 ② 𝓍 𝐒 . 𝘾o 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