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62小说网>历史小说>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 第九章 赐除三卫改名谒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九章 赐除三卫改名谒(1 / 2)

李善道扶起南阳公主,笑道:“公主,才说过不必多礼,怎却又行将起礼?这地上颇凉,公主玉体保重。”

南阳公主似未料到李善道这次会亲自扶她,胳膊被他两手一握,只觉他强健有力。

却这南阳公主今日迎驾,穿着甚为正式,即所谓之“钿钗礼衣”也。上衣是一件深青色的襦衣,领口、袖口绣着缠枝连纹,边缘镶着同色的锦边;下装为石青色的百褶裙,裙摆施裥褶,行动之间如流水波动,外搭大袖纱罗衫,纱质轻薄如雾,上绣云鹤纹,阳......

春风拂面,却未能吹散洛阳宫城上空凝滞的阴云。李善道立于观星台之巅,身披玄色大氅,目光如炬地扫视着脚下这座刚刚复苏的都城。晨雾尚未散尽,坊市间已有炊烟袅袅升起,百姓挑担推车,奔走营生,仿佛战乱从未降临。可他知道,这表面的安宁之下,暗流仍在涌动。

陈敬儿悄然登台,手中捧着一封密函,面色凝重。“大王,长安传来急报。”他低声禀道,“李建成已屯兵武关之外,伪称‘巡边’,实则调集粮草、打造浮桥,意图不轨。更令人忧心的是??”他顿了顿,“陇西李氏族谱近日被送往太原,交予刘文静之手,据闻将用于‘正统溯源’,宣称李唐乃西凉后裔,天命所归。”

李善道冷笑一声,接过密函只略一扫视,便随手投入火盆。火焰腾起,映照出他眸中冷光。“李渊终究按捺不住,要打‘血脉正统’这张牌了。”他缓缓道,“可惜,天命不在族谱之上,而在民心之间。他越是急于证明自己是‘真命’,越暴露其心虚。”

陈敬儿犹豫片刻,又道:“还有一事……昨日有细作回报,那名自称‘陇西李氏’的门客,实为李渊亲信谋士裴寂远房侄子,名叫裴元贞。此人精通律令典籍,擅编谱牒,曾助李渊伪造与李耳同宗之证。如今潜入我府,极可能已在暗中联络旧部,图谋策反。”

“果然如此。”李善道闭目轻叹,“血亲之叛……老僧所言非虚。只是我未曾想到,第一个动手的,竟是我自己家中之人。”

他转身望向东方初升的朝阳,声音低沉却清晰:“传令下去:即日起,所有宗室子弟出入宫禁须经三重查验;凡曾受贬黜者,一律迁居城南别院,由羽林军看管;另派锦衣卫秘密监视各州李姓官员,尤其是曾在唐廷任职者。”

陈敬儿领命欲退,却被唤住。

“等等。”李善道睁开眼,目光如刀,“不要打草惊蛇。我要让这条蛇自己爬出来。你去告诉李善明??就说本王念及兄弟之情,愿赦其前罪,只要他肯写下一份《悔过书》,便可恢复爵位,授以闲职。”

陈敬儿一怔:“大王这是设局引他自露马脚?”

“不错。”李善道嘴角微扬,“贪财好利之人,最易为虚名所诱。若他真心悔改,当跪拜谢恩;若他心怀异志,必会借机传递消息给长安。届时,顺藤摸瓜,一举成擒。”

三日后,李善明果然遣人送来《悔过书》,字迹工整,言辞恳切,痛陈昔日之过,誓言效忠汉国。然李善道只看了一眼,便冷笑不止。

“这纸上墨香未干,却用的是长安贡纸;笔锋圆润流畅,乃是出自宫廷匠人特制狼毫。一个被软禁的庶人,从何处得来此等器物?”他将纸张翻转,在背光处细细查看,忽而眉头一紧,“你看这里??右下角有个极小的‘裴’字暗印,只有对着日光才能看见。这是裴寂一脉专用的私印标记!”

陈敬儿倒吸一口冷气:“原来他早已与裴元贞勾结,这份《悔过书》根本就是一场交易!”

“传高曦。”李善道沉声道,“今夜子时,包围李善明宅邸,不得放走一人。活捉裴元贞,其余随从格杀勿论。我要让他知道,背叛亲情的人,连敌人都不屑收留。”

当夜风雪再起,黑云压城。高曦率三百精锐悄然出动,如影袭月。李善明正在书房与裴元贞密议,桌上摊开着一幅舆图,标注着洛阳各军营位置及换防时间。二人正说得兴起,忽闻屋外脚步纷乱,火光骤亮。

“不好!”裴元贞猛地起身,欲从密道逃脱,却被早有准备的伏兵堵死出口。高曦破门而入,剑指咽喉:“二位聊得甚欢,不如换个地方继续?”

翌日清晨,李善道在太极殿亲自审问二人。裴元贞尚存傲气,昂首不跪:“我乃奉圣旨行事,何罪之有?天下本属李唐,尔不过窃据一方,早晚覆灭!”

李善道并不动怒,只淡淡问道:“你说奉旨?可有印信?诏书何在?”

裴元贞一时语塞。

“没有吧。”李善道缓步走近,“你不过是李渊手中一枚棋子,潜入我府,蛊惑败类,妄图里应外合。你以为你能活着回去?还是以为我会像对待罗艺那样宽恕你?”

他忽然提高声音:“罗艺虽叛,但未曾刺杀亲族、颠覆社稷;你却打着‘同宗’旗号,行奸佞之事,败坏天下李姓清誉!此等行径,比胡虏入侵更为可恨!”

言罢,挥手下令:“押赴市曹,斩首示众。其尸曝三日,以儆效尤。至于李善明??”他盯着跪地颤抖的弟弟,眼中闪过一丝痛楚,“念其母早亡,赐白绫一条,自裁于别院。葬礼从简,不得立碑。”

消息传出,满城肃然。有人唏嘘,有人称快,更多人则是默默低头,心中警醒:这位魏王,仁义不失,雷霆亦存。

然而风波未平。五日后,太原急报传来:刘文静突然宣布拥戴李渊为“大秦天子”,称其承周秦之统,受命于天,并拟于春分日举行祭天大典,正式登基称帝!

徐世绩闻讯怒不可遏:“荒谬!周秦早已断绝数百载,岂容此等无稽之谈?他们竟敢僭越称帝,分明是要与大隋正统分庭抗礼!”

独孤神秀却摇头:“可怕之处不在称帝本身,而在其背后之意图。一旦李渊正式称帝,便不再是‘辅政大臣’,而是‘开国君主’。届时,他便可名正言顺号召天下李姓宗亲归附,甚至以‘清君侧’为名,讨伐我等‘乱臣贼子’。”

李善道静坐良久,终开口:“那就让他祭天。”

众人愕然。

“不但让他祭天,还要派人送去贺礼。”他唇角微扬,“黄金百斤,玉璧一对,另附《贺表》一封,言辞恭敬,称‘愿与唐共扶社稷,永结盟好’。”

高曦惊问:“大王这是示弱?”

“非也。”李善道眸光如电,“我要让他把戏唱足。待他登上祭坛,万众瞩目之时,再揭穿其谎言,方能让天下看清其虚伪面目。人心易欺一时,难欺一世。他越是装神弄鬼,崩塌之时就越惨烈。”

于是,汉国使者携厚礼北上,沿途宣扬“魏王恭贺唐公登极”,消息迅速传遍北方诸州。李渊起初欣喜,以为李善道畏惧退让,愈发加紧筹备祭典。长安内外张灯结彩,百官习仪,百姓也被强令悬挂红绸,营造“盛世气象”。

然而就在春分前夜,一道密令自洛阳飞出:命杜如晦联合关中儒生,搜集李渊家族三代履历,尤其是其父李?曾任北周安州总管时期的案卷,重点查证其是否真为陇西李氏嫡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报错(免登录)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