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12章 开始失控(2 / 2)

然而,火一旦点燃,便难以控制。

内地最具影响力的媒体之一《华青报》,其记者余盼盼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事件的巨大争议性。她迅速在报纸头版刊发了一篇极具争议性的评论文章:

【究竟是什么驱使?她们愿意在米国出演这么大尺度的影片】

文章直指章子宜、巩利等内地演员,质问她们为何要接拍包含敏感内容的角色,是否为了进军好莱坞而不惜牺牲底线?

文章一经刊出,立刻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

无数读者致信报社,表达对章子宜、巩利的强烈不满和失望情绪。

面对汹涌的舆论,章子宜和巩利的团队最初试图做出解释和澄清。

他们通过媒体发声:“在好莱坞,这是正常的艺术表现手法,没有问题,也不会有更过分的镜头,演员们都是专业的,而且像巩利,家里有老革命背景,怎么可能不爱国?”

章子宜方面也补充说明:“其实先开始章子宜也是觉得有问题,但最终还是被导演说服了。为了艺术,有时候也需要有一定的奉献精神。”

然而,这些试图平息事态的回应,非但没有奏效,反而如同火上浇油,激起了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批判浪潮。

批评的声音迅速超越了电影内容本身,上升到了历史认知和民族情感的高度:

“缺乏历史常识,道歉!”

“忘本!作为一个公众人物,却如此无知,出演艺伎这种讨好本子二战军官的身份,这是对历史伤痛的漠视!”

“必须以诚恳的态度认识错误,必须道歉!”

“最起码应该具备基本的历史认识,人家张曼玉都不演,你们上赶着演算是怎么回事?”

紧随其后,更具官方背景和权威性的媒体也纷纷下场,发表措辞严厉的评论文章:

《光明报》发表社论:

【公众人物应该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一言一行都要考虑对社会的影响…】

强调明星作为公众人物的示范效应,批评其行为可能对社会价值观产生负面影响。

《人民报》则刊文:

【历史不能遗忘,民族情感不容漠视…】

虽然未直接点名《艺伎回忆录》或演员,但其强调历史教育和民族情感的基调,被广泛解读为是对此次事件的间接批评,为汹涌的民意提供了更高层面的背书。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