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人流落在街头……”
歌声落下,城墙上的砖石竟逐一泛出微光,每一块都浮现出一个名字??有的是阵亡将士,有的是失踪商旅,还有的是从未留下记载的无名守卒。这些名字连成一片,宛如星辰排列,组成了一幅完整的“守望图”。
就在这万象更新之际,昆仑墟圣坛之上,守坛弟子猛然抬头,只见九重天上风云变幻,原本静止不动的十二颗命星突然开始旋转,围绕着第十三颗新生星辰缓缓公转,形成一幅前所未有的星图。碑文再度更新:
>**命非注定,运由心生。
>星移斗转,皆因人间有情。
>自今日起,天机闭,人道兴。**
消息传开,举国震惊。
曾经掌控天下命格测算的钦天监宣布解散,原址改建为“述忆学堂”,专授记忆传承之术。昔日靠批命敛财的术士纷纷改行,或成为说心会上的倾听者,或投身民间故事采集。甚至连皇宫内院也开始流行一种新风尚??宫女太监们私下交换彼此的童年物件,只为听对方讲一段“没人记得的事”。
唯有一个人始终未曾现身。
皇帝多次派人寻访孤舟踪迹,皆无果。有人说曾在渤海湾见过一艘发光的小船,船上无人,唯有琴声悠悠;也有人说,在漓江雾中瞧见一位灰袍人沿岸行走,步伐缓慢,却一步跨过十里山川。
柳眠知道,他还在路上。
她每日清晨都会来到江州码头,望着茫茫江水,等待那一叶孤舟逆流而上。有时她会带上新写的故事,轻轻放入水中漂流的竹篮里,任其随波而去。她说:“他若看见,自然会懂。”
直到某年冬至前夕,海上突现异象。
一轮满月高悬,海面却不见倒影,反而浮现出万千灯火,排列成一座虚幻城池的模样。城中有街巷、有坊市、有茶楼酒肆,甚至能听见叫卖声与笑语。渔民惊骇退避,唯有柳眠独自驾舟驶入光城中心。
在那里,她看到了那把琴。
它静静地漂浮在水面,琴身上缠绕着藤蔓般的光丝,琴弦微微震颤,仿佛刚刚结束一曲。她伸手取琴,指尖触到一处刻痕??仍是“欧阳戎”三字,但旁边多了一行小字:
>“若你读至此处,
>请替我走完最后一段路。
>琴交你手,灯归人间。”
柳眠抱琴而立,泪如雨下。
翌日清晨,江州百姓发现回音坊门前多了一座石碑,碑上无名,只刻着一行字:
>“此处不说英雄,只留凡人足迹。”
而从那天起,《人间未忘录》的讲述者变成了她。
每月十五,她端坐台前,不再只是记录,而是引导更多人说出埋藏心底的话语。有人讲述了战争中丢失的妹妹,有人回忆起幼时邻居偷偷塞给自己的一块糖,还有人坦白了自己曾因懦弱而未能说出口的爱意……
每一个故事落下,坊中灯笼便亮一分。一年三百六十五日,几乎夜夜有光。
又逢春分,皇帝再次亲赴北境祭奠。这一次,他带来了三千六百盏宫制灯笼,亲自挂在雪谷每一棵树上。当他走到主碑前,却发现碑后多了一行新刻的小字:
>“我不是君子,也不求防。
>我只是不想让任何人,白白活过一生。”
他久久伫立,终轻声道:“朕明白了。真正的治世,不在律法森严,而在人心不冷。”
多年以后,当柳眠也成了白发苍苍的老妪,她终于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听见了那艘孤舟的最后琴声。
琴音很轻,像是告别,又像是叮嘱。
她走出屋外,仰望星空,只见第十三颗星辰缓缓黯淡,最终化作一颗流星,坠入东海深处。与此同时,全世界所有正在讲述故事的人,无论身处何地,都忽然停顿了一瞬??仿佛某个长久陪伴的灵魂,终于安心离去。
但她知道,他并未真正消失。
因为第二天清晨,孩子们在沙滩上发现了许多奇异贝壳,每个贝壳内壁都刻着一句话:
>“记得吗?”
>“你还好吗?”
>“别忘了吃饭。”
>“我一直在听。”
人们把这些贝壳带回村庄,供奉在家中最温暖的位置。每当夜深人静,若有心倾听,便能从中听到极轻的琴声,温柔如初。
这个世界依旧有遗忘,依旧有离别,依旧有人在黑暗中挣扎。
但只要还有人愿意开口讲述,愿意伸手点亮一盏灯,愿意记住一个普通的名字??
那么,那个走路很慢的叔叔,就永远走在我们中间。
就像风穿过树林,看不见,却始终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