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沉舟的指尖划过她手背的烫疤,那里还留着今早调试磁吸肩章时的金属压痕:"记得吗?" 他突然开口,"2010 年在雪山," 指了指领章的星徽,"我对着月亮发誓," 顿了顿,"要让每个战士的家属," 摸了摸她的银顶针,"都能在咱们的店里," 指了指监控里的 "军人优先" 标识,"找到体温般的守护。"
是夜,顾沉舟的训练日志写在苏晚晴的分店规划图背面,字迹沾着糖醋排骨的甜:" 戴上中校肩章时,看见晚晴在星徽后绣的 ' 沉舟平安 ',突然懂了:晋升不是肩上的星徽变多,是心里的坐标点更重。她把 ' 军人优先 ' 窗口开在每个城市,我把防区图记在每个山口,本质上都是同一种守护 —— 她守着军人的后方,我守着她的前方。
监控里的磁吸肩章、台账上的顶针标记,让我想起边境的烽火台与驿站。我们的战线从来没有分开过:她的缝纫机是后方的兵工厂,我的钢枪是前方的盾牌,而那些绣在童装里的巡逻路线、刻在领章后的平安针脚,都是连接彼此的战术密语。
规划图背面的星徽压痕,渐渐晕染成缝纫机与钢枪的重叠剪影。我知道,当明天的太阳升起,我会带着她绣的平安针踏上新的防区,她会在分店监控里看着战士们试穿带弹道线的风衣。而我们共同守护的,从来不止是军衔的晋升、分店的扩张,是藏在每个针脚与弹道里的、比星徽更璀璨的、军民同心的永恒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