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陵上空的青铜鼎虚影如乌云压城,鼎身饕餮纹吞吐青光时,苏御正蹲在工部仓库的积尘里,指尖蹭着铜尺上斑驳的包浆。
春末的风卷着柳絮钻进窗缝,将他面前摊开的十几把尺子吹得哗哗作响。
"王爷,匈奴都快打到雁门关了!"
王修抱着公文匣的手直抖,靴底碾过木屑发出细碎声响,"您还盯着这些破尺子做什么?"
苏御举起两把形制迥异的尺子,阳光穿过窗棂在尺面上切割出明暗交界:
"你看这把杭州府的'市尺',标着一尺三寸,实则比长安'官尺'短了半寸。
崔家每年靠这半寸差,在丝绸税上贪了多少银子?"
白雨晴的脚步声混着甲胄轻响传来,她腰间缠着的牛皮地图卷还滴着水,显然刚从密道赶来:
"殿下,崔家运进皇陵的铜料不是铸鼎——是重铸九畿鼎!"
她展开染血的探报,地图上三十六个铜料囤积点用朱砂圈得通红。
谢道韫推了推鼻梁上的西洋眼镜,镜片反光映出她紧蹙的眉峰:
"《周礼·考工记》载,九畿鼎各刻一方度量,若被崔家篡改..."
"系统,"
苏御指尖重重按在掌心的系统终端,"兑换标准度量衡体系。"
【兑换成功!消耗1500民心值,获得标准原器铸造技术×1,全国校验网络方案×1】
金銮殿的蟠龙柱下,苏御掀开青铜匣的刹那,殿内烛火突然齐明。
小皇帝惊呼着探身,只见匣中卧着两把鎏金铜尺,尺头分别刻着"天度地量"四字,纹路间流转着奇异的光泽。
"此为新制标准器。"
苏御将尺子捧过头顶,阳光在尺面上流淌出精准的刻度,"以皇城至泰山之巅的距离为基准,分十万分之一为一寸,十寸为尺,十尺为丈。"
他又取出青铜方斗,斗底"千粒黍重一两"的铭文清晰可辨,"十合为升,十升为斗,十斗为石,皆以十进制为准。"
崔明远的朝珠在胸前撞出急促的声响:"祖宗传下的度量衡用了千年,岂可轻改?"
"崔大人可知《商君书》?"
苏御突然展开一幅泛黄古卷,竹简上"平斗桶、权衡、丈尺"几字赫然在目,
"秦孝公时便已统一度量,崔家的'官尺'若拿到咸阳城,怕是要被商鞅大人拿去熔了铸刑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