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62小说网>历史小说>堪破三千世相> 第9章 淮南鸿烈照妖记——刘安谋反案中的谣言发酵链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9章 淮南鸿烈照妖记——刘安谋反案中的谣言发酵链(2 / 2)

门客伍被献计:"可散播'武帝非刘氏血脉'以乱朝纲。"刘安却将帛书投入丹炉:"以谣制谣,岂非自堕魔道?"这迟疑的片刻,张汤已率军破门。炉中青烟腾起,化作《庄子》"窃钩者诛,窃国者侯"的谶语。

四、鸿烈照妖镜

长安诏狱中,司马迁探访刘安旧部。老狱卒醉语:"那日雷被招供时,案头《淮南子》忽自燃,烧出'冤'字灰痕。"这话头却被廷尉署改成"天火焚逆书"。

二十年后,司马迁在《史记》中暗藏机锋:"淮南王为人好读书鼓琴,不喜弋猎狗马驰骋。"而武帝晚年求仙问道,方士皆捧《淮南鸿烈》为圭臬。上林苑中,老皇帝摩挲着刘安进献的炼丹鼎,忽然落泪:"朕杀淮南王时,这鼎耳曾断。"

五、青简有余哀

东汉王充在《论衡》中戳破谣言:"儒书言淮南王得道,犬吠天上,鸡鸣云中,此皆虚言。"然民间仍传刘安"白日飞升",连鸡犬啄食仙丹余烬亦得升天。这反讽的流变,恰似《淮南子》所言:"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今人登八公山,可见"淮南虫"化石嵌在岩壁,其纹路酷似竹简。当地导游笑谈:"这是刘安着书时洒落的墨点。"而史学家蹲身细察,发现化石上竟有疑似刀刻的"冤"字——或许是某个门客的绝命书,又或是两千年风雨的戏作。

暮色四合时,山间忽起鹤唳。游客们举手机拍摄"仙鹤幻影",却不知这是景区全息投影的把戏。真正的历史真相,早随刘安焚书的青烟散入苍穹,唯留《淮南子》残篇中的"塞翁失马",仍在教导世人祸福相生的至理。

残月升上寿春古城时,博物馆的《淮南鸿烈》摹本正在展出。玻璃柜反射的冷光中,"大道若弦,直而不僵"的字句忽明忽暗。恍惚见刘安广袖飘飘,指着人间万象轻笑:"今日谣言,何异往昔?"一只白鹤掠过展馆穹顶,翅影投在《韩非子》展区,恰好遮住"人主之患在于信人"的警句。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