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05章 线后旧账(1 / 2)

宁烈抬手指着石堤尽头那排新种的榆:

“当然守。”

“这线画出来,不是等他们朝廷认。”

“是让别人知道——这地,有人守。”

“只要我还坐在这儿,就没人敢说‘北口可走’。”

“他们想从这过,就得考虑一件事——”

“撞线,会不会出人命。”

……

当天夜里,北海岸雨,港口冷。

那封兵部函没入档,也没回批。

宁烈只是取出一张空页,在《简式》最后一页写了一行字:

【北海线,未入图,不许入脚。】

【此线不由朝定,由命定。】

他写完,手指点在那页上,半晌没说话。

然后,他从桌边石盒里拿出那把剃刀——那年南海他封烈屿那把。

刀还在。

刀口未卷,刃未废。

他把刀重新插进墙后泥缝里,封了一层布,又压上一块碎瓦,没做记号。

老赵问:“你这是?”

宁烈站起:

“这刀再不拔,就是给我后人留的。”

“哪天真要守不住了,哨所没了,树死了,人跑了——那就有人来掘这块墙。”

“墙里有刀。”

“谁敢掘,就是想守。”

“我不留名,不挂旗。”

“但我留下这个。”

“告诉他——北线不是从地图上画的。”

“是从血里压出来的。”

“谁想续这线,就自己拿这刀,再画一遍。”

“画得出来,你就是我。”

“画不出来,就别动。”

“因为这线,永远不能退。”

北海封线的第七天,东岸传来一份旧信,是从东海中转口截下的。

信里只有两张纸。

一张是当年南封未成的补批文件草稿,落款模糊,时间标的是三年前。

另一张,是一份未寄出的贸易报价,开头写着:“若北口未封,我方可一年入十船。”

老赵念完信,脸色不太好。

“原来三年前就有人在朝里准备开放北口了。”

“幸亏你先站上了线。”

宁烈把两张纸压在石桌上,点了根油灯。

“这不算什么。”

“这世界上不是所有事都靠挡。”

“有时候是靠谁动得快。”

“你画得慢,他们就走你前面。”

“你画得快,他们才怕犯你。”

“但有一样不能变——”

“线是你画的,你就得守。”

“你要不守,你就是纵。”

“你要守,就得把旧账翻清。”

……

第二天一早,宁烈去了北海港档司。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