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壁老王(三)
立秋这天,王建国早早起床,换上了那件淑芬生前给他买的藏青色衬衫。镜子里的老人头发花白,但气色比半年前好了许多,眼角的皱纹舒展开来,不再总是紧锁着眉头。
他小心地将一本《唐宋词选》装进布袋,又检查了一遍昨晚写好的书法作品。今天社区活动中心举办"七夕诗词会",张淑芬是主讲人,他答应带几幅字去助兴。
门铃响了,王建国开门,老李站在门外,手里拎着两盒豆浆和一袋小笼包。
"吃早饭了没?给你带了福记的,刚出锅。"老李探头往屋里看,"哟,收拾这么精神,是要去见张老师吧?"
王建国耳根一热:"胡说什么,就是普通活动。"
"得了吧,全社区都知道你俩..."老李挤眉弄眼,被王建国一把拉进门。
"别瞎嚷嚷。"王建国压低声音,"人家张老师是文化人,别坏了名声。"
老李撇撇嘴,把早餐摆上桌:"老王啊,你这人就是太在意别人怎么看。刘美娟那事过去大半年了,谁还记得?再说了,张老师跟你挺配的,都是知识分子。"
王建国没接话,低头喝豆浆。自从在书法班认识张淑芬,他们每周都会在活动中心见两三次,有时讨论诗词,有时一起练字。上个月,张老师还邀请他去家里喝茶,欣赏她收藏的字画。那种惺惺相惜的感觉,是他和刘美娟在一起时从未有过的。
但越是这样,王建国越不敢贸然前进。六十三岁的人了,再经不起感情上的折腾。更何况,他内心深处总觉得对不起淑芬。
"你今天去吗?"王建国转移话题。
"去啊,我老伴非要听张老师讲牛郎织女。"老李咬了口包子,"听说今天电视台还来采访呢,咱们社区这个诗词活动上报纸了。"
王建国手一抖,豆浆洒了几滴在衬衫上。他急忙拿纸巾去擦,心跳突然加快。要是被拍到和张淑芬同框,邻里会怎么说?儿子看到了会怎么想?
"紧张啥?"老李看穿他的心思,"你单身,她未嫁,正大光明的。"
活动中心张灯结彩,比平时热闹许多。王建国和老李到的时候,前排已经坐满了人。张淑芬站在临时搭建的小舞台上调试麦克风,一袭淡紫色旗袍,头发挽成简单的发髻,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年轻许多。
"王局长来了!"社区主任眼尖地发现他们,高声招呼,"给您留了位置,前排正中间。"
这一嗓子,引得不少人回头张望。张淑芬也抬起头,看到王建国,眼睛一亮,冲他微微点头。王建国只觉得脸上发烫,硬着头皮往前走。
"王局长,这是您写的字吧?真漂亮!"主任接过他手里的卷轴,迫不及待地展开,"大家快看,王局长的墨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