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内瓦国际机场的免税店里,张小禾盯着货架上的蜂蜜罐出神。玻璃罐里的琥珀色液体中,悬浮着细小的蓝色光点——和她昨夜用显微镜观察到的蜜蜂翅膀纹路一模一样。
弟弟小轩拽了拽她的校服袖子,背包侧袋露出初代农业机器人的电路板边缘,那是父亲在他们十岁生日时亲手组装的模型。
"姐,爸爸的邮件说蜜蜂变异和空间孢子有关。"少年的指尖在手机屏幕上滑动,卫星云图里,非洲大陆的紫色麦穗区正扩散出蛛网状的蓝光。
小禾摸到口袋里的银锁,那是母亲给的十八岁礼物,打开后却发现内侧刻着父亲实验室的门禁密码——原来三个月前父母的深夜谈话,早就为今天埋下了伏笔。
飞机穿越云层时,小禾望着舷窗外的积雨云,突然想起七岁那年在四合院,父亲教她辨认不同云朵的形状。"积雨云是天空的粮仓。"
他当时说,"每朵云里都藏着给大地的礼物。"此刻那些云朵正化作数据流,在她的笔记本电脑上重组为蜜蜂变异的基因图谱,而图谱的分形结构,竟与四合院老井的砖纹完全一致。
北京的梅雨季里,晚秋撑着油纸伞站在四合院旧址前。挖掘机的轰鸣声中,锈迹斑斑的地窖铁门缓缓开启,潮湿的泥土气息里,她闻到了1961年那个雨夜的味道——那时她刚把最后一块掺着麦麸的饼塞进张建国手里,转身就看见他父亲抱着陶罐冲进雨里。
"夫人,这是新出土的文物。"考古队员递来裹着保鲜膜的陶罐,泛黄的纸条用蓝黑墨水写着"留给最需要的人",落款是"张援朝 1961.7.15"。
晚秋的指尖划过字迹,发现"需"字的三点水洇成了泪痕形状——那是公公牺牲前三天写下的,当时他正带着生产队秘密埋藏救命粮。
陶罐打开的瞬间,空间像被投入石子的湖面般泛起涟漪。晚秋眼前浮现出年轻的聋老太太,正往陶罐里分层铺放高粱、麦粒和槐树叶,每放一层就小声念叨:"给建国的后代,不管哪一世。"
画面跳转至1998年洪水,张建国背着麻袋在堤坝上奔跑,麻袋破口处漏出的,正是陶罐里的同品种麦粒。
"妈妈,我们回来了。"小禾的声音打断了回溯。龙凤胎站在挖掘机旁,小轩怀里抱着布满划痕的农业机器人,那是父亲在第三卷里为对抗蝗灾设计的初代原型。
机器人传感器突然亮起,对准陶罐发出蜂鸣,屏幕上跳出一串二进制代码——转换成文字后,竟是晚秋多年前写在四合院值日表上的"心"字。
生物实验室的冷光灯下,张建国盯着培养皿里的变异蜜蜂。它们的翅膀透明如蝉翼,脉络却呈现出四合院窗棂的冰裂纹图案,尾端的毒针闪烁着空间孢子的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