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推荐制 + 考核制结合
各营主将推荐表现突出的士兵;
推荐名单需经军法司审核;
最终通过“体能+战术问答”两轮考核录取;
二、
淘汰机制
学员若连续三次考核不合格,将退回原部队;
表现优秀者可提前晋升为伍长、队长;
三、
奖励制度
结业成绩前三名直接任命为营副将;
所有结业学员优先配发新式铠甲与马匹;
这种“能者上、庸者下”的制度极大激发了学员的积极性。不少士兵白天训练、晚上加练,甚至主动向老将请教战术心得。
【教学初见成效:学员能力显着提升】
短短一个月后,第一批学员已初具雏形。他们在沙盘推演中能迅速理解战术意图,带队操练时也能做到号令分明、进退有序。更令人欣喜的是,部分学员开始自发总结战术笔记,并在私下传授给战友。赵信翻阅这些笔记时,忍不住点头称赞:“这已经有点现代士官的味道了。”他还特意安排了一次实战演习,模拟一场小股敌军突袭村庄的情景。结果,学员们迅速反应,组织防御,成功“击退”敌军。这场演习让赵信确信:
这支未来的军官队伍,已经开始成长起来了。
【影响扩散:军队结构日趋稳定】
随着讲武堂的影响力扩大,军队内部也发生了明显变化:
各营之间开始推行标准化训练;
下级军官逐渐具备独立指挥能力;
士兵对上级的信任度增强,整体执行力提高;
赵信终于可以从繁重的日常调度中脱身,专注于战略决策;
“我们正在做一件别人没做过的事。”赵信在一次夜间巡视讲武堂时,对李忠说道,“我们要把一群农民,变成真正的军人。”李忠点头:“主公所言极是。以前我们打仗靠运气,现在,我们有了规矩。”
【尾声:军官养成,强军之基】
夜色渐深,讲武堂内灯火通明。赵信站在窗前,看着屋内仍在讨论战术的学员们,心中满是期待。他知道,战争不会停止,敌人也不会坐视不理。但只要这支军官队伍不断壮大,他的白马义从就不会止步于一时的胜利。而是,成为真正能改变乱世格局的力量。
宣和二年腊月初三,睦州山中大营。风雪交加,天寒地冻。但赵信的心思却不在天气上。他站在营帐内,手中拿着一封刚刚送来的密信,眉头紧锁。
“童贯已调集两万大军,准备自婺州南下讨伐。”
“前锋部队由张叔夜率领,预计半月后抵达遂昌。”
这是来自一名潜伏在官军中的细作传回的情报。赵信轻轻放下信件,抬头看向帐中众人:“看来,真正的考验要来了。”他知道,在这场即将到来的大战中,光靠兵力与训练远远不够。必须掌握敌人的一举一动,才能以弱胜强、以小搏大。于是,他做出了一项重要决策: